儲能產業政策扶持力度將加碼。國家能源局能源節約和科技裝備司副司長修炳林23日在“儲能國際峰會暨展覽會2017”上透露,由國家能源局科技司牽頭編制的我國第一部針對儲能的綜合性政策文件——《關于促進儲能技術和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已完成意見征求,目前正在進行修改完善,并爭取盡快發布。
據介紹,作為未來推動新能源產業發展的前瞻性技術,我國儲能技術已經初步具備了產業化的基礎,加快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對于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產業體系,推進我國能源行業供給側改革,推動能源生產和利用方式變革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今年3月,國家能源局印發《關于促進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首次明確了儲能在我國能源產業中的戰略定位,提出未來10年儲能領域的發展目標并強調了儲能的5大任務。
業內人士認為,征求意見稿首次明確儲能戰略定位,再次提升其重要性,可以預見未來相應扶持政策會陸續出臺。從儲能發展目標和任務來看,行業依然處于發展示范期,商業化亟待加速。
修炳林介紹,指導意見將在營造良好政策環境、引導社會資本投資、指導技術研發示范、推動商業模式建立等方面起到積極作用。
“國家能源局還將持續推動配套措施出臺,開展試點示范,完善標準化體系,建立行業信息平臺等相關工作,切實為儲能行業發展提供好支撐,營造好氛圍。” 修炳林說。
近幾年來,我國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迅速。中關村(行情7.93 -1.49%,診股)儲能產業技術聯盟發布的《儲能產業研究白皮書》顯示,截至2016年底,中國投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24.3GW,同比增長4.7%。其中,鋰離子電池的累計裝機規模占比最大,為59%,同比增長78%;熔融鹽儲熱在國內的應用還比較少,去年底僅有在青海投運的10MW熔融鹽儲熱項目,該項目也是全球第三座規模化熔融鹽儲熱塔式光熱電站。
在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秘書長張靜看來,目前儲能產業發展有五個新的特點:一是項目規模擴大,技術路線聚焦,應用向多領域延展;二是可盈利和可復制推廣模式是發展重點;三是市場發展、市場機制和價格機制的建設相互推動;四是國內外金融資本參與技術研發和項目融資;五是儲能技術和項目的規范標準工作開始啟動。
從儲能市場應用來看,張靜預計,作為增強可再生能源并網消納和電力系統調峰能力的重要手段,大型儲能調峰系統將得到發展;結合配售電改革和能源互聯網發展機遇,開展以儲能為核心的綜合能源服務成為側儲能發展的重要趨勢;分散電池資源的儲能化應用和管理(數據中心、通信基站、軌道交通、電動汽車等),并關聯電力市場的調節功能也是一種趨勢。
國泰君安(行情18.50 +0.54%,診股)表示,儲能應用受成本制約,降低成本是關鍵。儲能必須繼續降低成本才能夠得到大規模應用,根據測算,鉛炭電池和鋰電池有望于近期降低成本到經濟性區間,若補貼政策推出,其他儲能技術路線也將進入經濟性區間,儲能千億市場即將啟動。推薦標的:杉杉股份(行情13.62 +1.49%,診股)、國軒高科(行情27.00 +0.04%,診股)、科陸電子(行情8.54 +0.71%,診股);受益標的:南都電源(行情15.82 +0.00%,診股)、圣陽股份(行情7.30 +1.96%,診股)、猛獅科技(行情31.88 停牌,診股)、雄韜股份(行情15.56 +0.39%,診股)、協鑫集成(行情4.17 +0.00%,診股)。
中泰證券表示,儲能技術在發電、輸配、用電各環節均有不同的應用,我國2016年基于用戶側的投運裝機量占比57%,并且在用戶側實現商業化運營;在輸配電側,由于調頻市場尚無明確的定價機制,還未能實現商用化。在儲能技術路徑上,化學儲能裝機容量占比較高,鋰離子電池和鉛酸電池裝機排名前列,目前鉛炭電池已具備經濟性,度電成本可達0.5元/度以內。同時,根據草根調研,磷酸鐵鋰電池用儲能可實現盈虧平衡。目前產業端對儲能布局及投資熱情提升明顯。隨著儲能技術的快速發展、成本下降,儲能商業化將進入快速發展期及業績兌現期。投資建議:優先推薦已實現儲能無補貼商業化運營的儲能項目。推薦:南都電源(鉛炭電池已實現商用化運營,打造電池回收產業鏈的鉛炭電池龍頭,并具備卡位優勢。)、科陸電子(磷酸鐵鋰電池儲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