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國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按照完善治理、強化激勵、突出主業、提高效率的要求,在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民航、電信、軍工等領域及其他行業領域開展試點,積極推進,改革成效逐步顯現。到目前為止,兩批近20家中央企業混改試點正在順利實施,第三批試點企業將進一步擴大范圍,提高覆蓋面,在篩選數十家中央企業的同時,重點從省、自治區、直轄市選擇試點企業,形成規模協同效應。
這次混改的特點,不僅在于企業的選擇(既有一般企業層面,又有集團層面),更在于試點要實現企業制度創新的目的,諸如,引入戰略投資者,優化企業股權結構;加強董事會建設,積極探索黨的領導與完善公司治理的有機結合;實施經理層市場化選聘和身份轉換,有效提升企業經營決策能力;加快實施薪酬制度改革和勞動用工制度改革;探索員工持股可行路徑;等等。從而形成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和市場化的激勵約束機制。
鋼鐵煤炭行業去產能攻堅成效顯著
去產能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任務。黨中央、國務院對鋼鐵煤炭去產能工作高度重視,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決策部署。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經過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各相關企業的共同努力,2016年鋼鐵煤炭去產能工作已取得了重要階段性成果。
一是任務提前超額完成。2016年,全國鋼鐵行業壓減粗鋼產能6500萬噸以上,提前超額完成全年任務;煤炭行業化解產能2.9億噸以上,提前超額完成2.5億噸的年度目標任務,一批違法違規、落后產能依法關閉退出。與此同時,煤炭行業積極推進職工安置和債務處置,企業兼并重組、轉型升級和布局優化,取得明顯成效。
二是行業狀況明顯好轉。隨著去產能工作進度加快,政策措施效果進一步顯現,鋼鐵煤炭行業生產經營狀況整體好轉。2016年鋼鐵工業協會會員企業利潤由2015年的虧損847億元轉為盈利350億元左右;規模以上煤炭企業實現利潤950億元,約為2015年的2.1倍,隨著去產能工作的持續深入推進,企業現金流緊張、安全投入欠賬、欠發緩發工資等問題得到緩解。
三是產業結構逐步優化。鋼鐵方面,經國務院批準,寶鋼、武鋼實施聯合重組,新成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打造鋼鐵領域世界級的技術創新、產業投資和資本運營平臺,形成具有較強競爭力的超大型鋼鐵企業集團。其他一些鋼鐵企業兼并重組工作也正在積極研究推進;煤炭方面,積極引導小煤礦關閉退出,全國約1500處30萬噸以下小煤礦關閉退出。在已退出產能中,相當一部分屬于長期停產半停產、高成本、安全保障程度低的煤礦。積極鼓勵發展先進產能,進一步優化了產業結構,提升了生產力水平。
進入2017年,鋼鐵煤炭去產能工作持續開展并已取得積極成效。截至目前,全國共退出鋼鐵產能3170萬噸,已完成年度任務的63.4%;共退出煤炭產能6897萬噸,已完成年度任務的46%。隨著鋼鐵煤炭去產能的不斷推進,經濟結構優化和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積極成效正在逐步顯現,突出表現在:一是企業效益明顯改善。今年一季度,鋼鐵工業協會會員企業利潤由上年同期虧損87.5億元轉為盈利232.8億元;二是工資社保拖欠減少。截至3月末,山西省煤礦累計拖欠工資比2016年底下降58.4%;累計欠繳社會保險比2016年底下降10.8%;三是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優質產能在產業升級中的帶動作用進一步發揮;四是市場競爭秩序明顯改善。通過開展淘汰落后、違法違規建設項目清理和聯合執法3個專項行動,進一步營造了優勝劣汰的市場環境。
鋼鐵煤炭行業去產能工作的積極推進,不僅促進了效益回升和提質增效,增強了企業和社會信心,同時也凝聚了全社會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