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特健康、寶蘭德軟件等兩公司IPO上會遭否。從發審委詢問的重點來看,合作經營方式存疑、業務收入增速等“關鍵點”可能是導致兩公司未能過會的主要原因。顯示了監管部門對擬IPO公司經營質量、業績成色的嚴格要求。
合作方式涉嫌違規
發審委對諾特健康的詢問,主要集中在該公司與醫療機構的業務合作方式有多處存在違規嫌疑。
諾特健康招股書申報稿披露,其合作包括:由醫療機構相關科室專業人員和公司營養顧問共同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提供減重咨詢;公司人員與醫院健康檢查中心及相關科室的人員配合,在就診人員中篩選目標客戶,開展相關項目或干預服務;醫療機構的營養科室、藥房或附屬機構等,向公司采購營養干預食品(含體重管理服務)后提供給終端消費者,公司給予醫療相關機構銷售折扣或結算服務費用。此外,部分合同約定,公司可使用醫院的名稱、字號,并確保醫院每月最低銷售收益分成,以及檢測費分成等。另外,公司又特別說明,不存在占用醫療相關機構的場所提供產品、實施服務的情形。
對此,發審委要求諾特健康說明:上述行為否符合《關于印發加強醫療衛生行風建設“九不準”的通知》等相關規定;公司營養顧問在醫療機構提供服務是否違反有關規定;在共同宣教過程中,患者如何對營養顧問和醫療機構的專業人員進行識別。
此外,在闡述其主營業務體重管理服務“不屬于醫療行為或醫療活動”時,諾特健康稱,公司通過醫療機構對客戶(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和引導”的方式獲取業務,同時給予醫療機構一定的銷售折扣,甚至由“醫院向個人客戶收款,扣除折扣后將剩余款項付給公司”;公司安排員工在醫療機構進行業務推廣。
發審委由此要求諾特健康說明:公司在醫療機構進行以盈利為目的的非醫療活動是否合法,醫療機構從事以盈利為目的的非醫療活動是否合法,公司與醫療機構的業務合作協議是否因違法而無效。
此外,諾特健康在報告期內存在“POS機刷卡”中銷售的最終客戶與實際付款人不一致,營養顧問的離職率居高不下,國產和進口大豆分離蛋白的套餐銷量與各年度國產和進口大豆分離蛋白采購量、領用量相對比例存在差異等諸多問題。
業務指標“領先”引關注
作為另一家被否公司,寶蘭德軟件的技術服務收入出現較大增長也引起了發審委的注意。
據披露,寶蘭德軟件的技術服務一般由售前、售后技術支持團隊完成。上述團隊隸屬于公司銷售部門,薪酬在銷售費用中核算。各報告期內,公司的售前、售后技術服務人員數量分別為11、13、17人。發審委要求公司說明其技術服務人員數量與技術服務業務收入水平及增長率是否匹配。同時,結合合同說明2016年相對2015年收入增加的原因及合理性;說明2016年開始,高級服務中新增駐場服務是否屬于IT外包業務,是否再轉包;說明相關服務收入來自于代理機構的數額。
監管部門注意到,寶蘭德軟件與其主要競爭對手的核心技術相比較,并沒有在某項技術上特別優于競爭對手,但其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近三年凈利潤復合增長率、報告期內的平均ROA、平均ROE遠高于競爭對手。發審委要求公司說明其中的合理性,并結合截至目前的合同簽訂及履行情況以及2017年度生產經營計劃,充分說明能證明公司未來市場份額提升還具有很大空間的具體因素。
2014至2016年,寶蘭德軟件的代理銷售分別占比72.16%、75.34%和45.78%。但在關于代理銷售真實性的核查中,中介機構取得了部分代理商與終端客戶簽署的意向合同或關鍵頁,但卻未能取得代理商向終端客戶出具的銷售發票、終端客戶向代理商出具的驗收報告等。對此,發審委要求寶蘭德軟件說明如何核查代理銷售的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