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www.hand93.com)7月13日訊:7月9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6月份CPI同比上漲2.5%,其中豬肉價格上漲3.6%,成為拉動6月CPI漲幅反彈的主要原因。任澤平那句“去掉豬肉是通縮”倒挺有道理的。
財經365視界-二師兄 等等我!
其實大家也應該感覺出來了,自從6月開始,這豬肉也就沒便宜過。
我們之前在《病毒沖擊食品供應》就已經提到過,比起消費量并不算大的三文魚,進口肉類的大頭是豬肉。假如冷凍食品純在疫情輸入風險,那豬肉進口肯定會受影響。
果然,在六月一整月里,進出口食品安全局的《符合評估審查要求的國家或地區輸華肉類產品名單》里就出現了11條暫停輸華肉類產品進口申報記錄,其中單獨暫停輸華豬肉產品進口申報記錄就有4條。
如果海外疫情繼續發展,類似的暫停輸入記錄也會越來越多。
不過幾天前全國海關對進口冷鏈食品開展了新冠病毒風險檢測,從厄瓜多爾白蝦外包裝查出新冠病毒的新聞來看,海關監測新冠病毒的能力已經上來了。截止7月10日,全國海關共抽樣檢測樣本227934個,其中產品樣本43964個,內外包裝樣本147568個,環境樣本36402個,是不小的工作量了。
心疼海關和防疫部門同志們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慶幸,正是因為他們加班加點,進口豬肉等進口冷鏈食品現在不必“一刀切”了,精準管理會因為他們的工作變得有據可依。目前中國的情況是,7月以來,在美國取消1家輸華禽肉企業后,又新增美國15家豬肉、牛肉、禽肉企業及冷庫自2020年7月10日及以后生產的符合中國要求的肉類產品輸華,使豬肉進口量不至于下降太快。
更令人擔憂的漏洞反倒是在走私問題上。
走私肉類已經是中國南部邊境上的一個頑疾了。但以前爆出來的問題無非是僵尸肉、冷鏈不完全的肉,這些肉大多數情況下也只是導致個急性腸胃炎,對整體的國民健康危害在可控范圍內。
可是在新冠疫情面前,這些沒有經過海關檢疫的走私肉,風險又被進一步放大了。前兩天有個搞笑的新聞相信大家都聽說了:東莞海岸線出現大量豬蹄,據估測全部豬蹄可能超過20噸,目前豬蹄來源與貨主不明,還在調查中。
我大膽猜測,這有可能是走私豬蹄,那就存有防疫隱患。鑒于發現地是廣東,這些豬蹄的中轉港大概率是香港走私過來的。如果是這樣,那問題可能更嚴重,畢竟如今香港正面臨疫情第三波爆發。
說完令人憂心而且總量可能進一步縮減的進口豬肉,我們再來看看國內生豬供應6月份以來,南方多地洪災,華南地區、西南地區的能繁母豬存欄分別環比下降3.78%、3.04%,兩廣、四川、云貴、兩湖部分地區的生豬存欄較上月環比下降5%。
這不是個好消息,對豬肉價格肯定會因此受到季節性擾動,或許豬肉會在高價位盤整一段時間。
根據往年的豬周期,去年豬肉價格大漲之后,放松了對生豬養殖的環保控制,生豬養殖擴產加快,加上從海外及進口豬肉,預計豬肉價格會逐漸下降。但沒想到今年天災不斷,疫情影響全球食品供應鏈,洪災又威脅生豬養殖,這二師兄的價格高企,恐怕又得持續一段時間。
這還沒算上假如前段時間放的水進入民生領域的壯觀場面……
最近幾大養豬企業發布上半年業績預告,業績是相當的好,而且預計的好業績早已反映到養豬企業股價上了。今天大農業板塊甚至跑贏了創業板,漲幅超過4%。
你們都嘲笑二師兄,其實二師兄跑起來從來都不等人。更多資訊,關注財經365股票門戶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