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www.hand93.com)7月1日訊:pmi指數最新消息:50.9%!漲了漲了!6月份的國家統計局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新鮮出爐了,50.9%,比上月環比上升0.3個百分點。
pmi指數
疫情期間,我們曾經引用過PMI這個指數解讀中國的復產復工情況。這是因為這個指數一直被認為是反映一個經濟體經濟擴張情況最好的指標,通過這個指數的升降,能夠比較直觀地看出一個經濟體當前的活力。
不過這個宏觀經濟的指數確實平時提到的人不多,所以當時在后臺,就有一些朋友提出了困惑,表示不知道這個指數是怎么計算的,它的數值又代表了什么。
所以趁著今天公布的指數,我打算先做一點微小的科普工作。
其實PMI不是一個可以單獨計算的指數,一般來說它是五個子指數的加權綜合。這五個子指數分別是新訂單指數(簡稱訂單)、生產指數(簡稱生產)、從業人員指數(簡稱雇員)、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簡稱配送)、主要原材料庫存指數(簡稱存貨)。
在分別計算出了以上這些指數以后,PMI=訂單權重×30%+產品生產權重×25%+就業情況權重×20%+廠商表現權重×15%+存貨權重比例×10%。
可以看出,PMI的計算是分別從不同的維度衡量了宏觀經濟中的5個關鍵要素,而且其中權重最高的是訂單和產品生產。
訂單的多少取決于地區經濟活力和國際化物流暢通程度,生產指數則取決于復工復產的情況,這也是為什么在疫情這個特殊時期,PMI的熱度會提高。人們需要這樣一個直觀的數字,來觀察疫情對經濟造成的打擊的原因。
那怎么解讀這個數字呢?
也很簡單,只要大于50%,就說明這個經濟體還在保持擴張;
如果PMI小于40%,那就不妙了,說明這個經濟體正在萎縮;
如果是介于40%~50%之間的經濟體,就是在發出預警,雖然總體還在保持擴張,但有萎縮的可能性。
中國即使在疫情最難的時候,PMI也是卡在50%的線以上,這可能也是很多金融評估機構認為中國能夠在年底保持正增長的參考要素之一。
但是說實話,50.9%雖然已經比市場預期高,很多人認為新出爐的指數也刺激了今天的股市強勢上漲,可現實情況還是不那么樂觀。
PMI的子指數中對一般人影響最大的從業人員指數為49.1%,不僅低于臨界值50%,還比上個月都跌了0.3%。這說明制造業企業的用工還是沒有恢復,看上去只有零點幾個百分點的下降,影響的卻至少是百萬級別制造業工人的飯碗問題。
從中可以推測的是,雖然企業信心已經恢復了不少了,但今年的“六保”工作,仍然任重而道遠。
另外今天出爐的還有另外一批類似的指數,其中也能看出不少端倪。
各種交通行業、郵政電信、互聯網、各種金融服務的非制造業經理指數都已經回到了55%以上,這說明對于市場來說,國內疫情的控制水平已經達到了比較令人滿意的水平。
但它們都不是非制造業復蘇的領軍者,真正的王牌是建筑業,在回落1.0%的情況下,仍然保持在59.8%的高位。
這背后意味著什么,相信不用多說。這個行業的拉動作用當然是明顯的,但每到有危機的時候就路徑依賴式地把它拿出來救急,這種套路什么時候才是個頭呢?更多資訊,關注財經365股票門戶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