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www.hand93.com)6月28日訊:股票利好消息-券商牌照搶起來了!證監會放出消息,說正在計劃向商業銀行發放境內的券商牌照。商行和券商多年的分業經營屏障終于要被打破了,這讓一些中小券商感到了不小的壓力。
券商牌照
中國的商業銀行和券商,多年來一直是分業經營的。這是一個歷史的產物,幾乎是伴隨著中國股市重新開放一直延續到現在的。原因么,也很簡單,股市剛剛開放的那些年,由于監管法律法規還不完善,人們對不同機構的不同定位理解也有偏差,金融行業是天然混業經營的。
但是銀行和券商的定義不同,缺乏監管的混業經營自然也會帶來一系列的問題。在此前的大蕭條系列文章中我們已經多次介紹過,大蕭條前的美國銀行業就是混業經營的狀態,資金在銀行手中左手進、右手出,再加上美國的低利率貨幣政策,這當中的套利空間太大,銀行業和投資業都在銀行一手掌握中,最終引發了泡沫經濟的惡果。
我們在90年代的情況也差不多。所以到了90年代中后期,我國頒布了《商業銀行法》,規定銀證分離經營。后來《證券法》也出臺了,做了類似的規定。規定雖然做出,但關于銀證要不要絕對分離的問題,其實從當年到現在都一直是有爭議的。畢竟商業銀行的資金量巨大,如果想要盤活股市,它們遲早是要進入證券領域的。當年的法規也給銀證混業留了一個口子,叫做“除國家另有規定外”。
其實所謂的銀證混業,也不是把業務部門簡單粗暴地合并在一起。按照國際慣例和金融行業的行規,即使商行拿到了券商牌照,兩個業務部門也要獨立運營。當然,理論上的分割到時候究竟能不能實際執行,就是另一回事了。
舉個簡單的例子,商行要為券商提供產品銷售、資金托管等服務。在分業競爭的情況下,這當中的利益輸送相對來說有據可查,銀行在代銷、托管收費中也會根據與不同券商的關系和市場定價決定收費標準。但如果銀行自己的子公司來參與競爭,銀行的銀行業部分還能保證對內對外一視同仁,資金流動也無懈可擊嗎?
都不敢多想,只能替中小券商流點淚。作為一般投資者,你可能覺得這事屬于銀證神仙打架,跟我們沒關系。但如果把剛才那個很可能出現的情況繼續推演下去,你就會知道這事跟每個人都有關系。
在銀行業為證券業提供的服務定價、條件等不均等的情況下,銀行自身的投資子公司將會獲得更大的成本優勢,再加上商行母體明里暗里的輸血,即使業務能力較差也能長時間存活。
而純券商,在這種不平等的競爭下,必須使用更激進的投資思路來換取優勢(甚至只是為了活下去)。長此以往,市場會出現兩種極端情況并行的矛盾局面:
一頭是銀行系券商投資傾向保守,資管水平參差不齊,但長期堅挺存在,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資金;一頭是純券商風格越來越激進,目光也變得短淺,把資管玩成了博傻。
無論是對于改善國內機構投資水平還是對金融改善實體、新興行業進步,這樣的局面都沒有什么好處。何況這還只是混亂的銀證混業可能帶來的諸多惡果中不算嚴重的一個。但總體來說,我還是覺得這是個好消息,畢竟銀行的資金存量、銷售能力對股市來說都太誘人了。
最最起碼,這也傳達了來自監管層扶持股市的意向。有意向總比沒有意向好。接下來要做的,還是完善法律法規和監督機制,讓混業經營明顯會出現的問題,至少在真正落地的時候少出現一些。
要是這時候再說罰個60萬了事,那肯定不行。更多資訊,關注財經365股票門戶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