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鼎好到龍澤再到方仕通
晚上七點三十分,位于木樨園的方仕通廣場開始閉門謝客,陳旭東如往常一樣拿起隨身的背包,將當天未完成維修的機器打包帶走。這一習慣他已堅持十年之久。
他常說,這些機器就是客戶的期盼。將其帶回家趕工完成,他才方便翌日如期交付給客戶使用。
“差不多十三年了,感覺這輩子只會與手機打交道。”陳旭東的性格很樂觀,以至于我們的談話經常在一片笑聲中進行。
陳旭東來自河南安陽,家中排行老大,他的弟弟去年剛剛考上大學。為了培養弟弟,陳旭東只能更加努力地照看好在北京的這攤生意。
早年他在北京共有三家店鋪,分別位于鼎好電子城、龍澤手機廣場和方仕通,這是北京最早的維修“三角地”。
隨著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戰略定位的執行,中關村地區除科貿電子城外,幾乎難覓這些商家的蹤影,而位于公主墳的龍澤手機廣場,也在2018年被徹底關閉。
“很無奈,但也沒辦法。”陳旭東面無表情地說。從鼎好到龍澤廣場再到方仕通,他像一只遷徙的鳥,輾轉于可以提供生存的空間。
“這里估計過幾年也要騰退了,等退了我只能去開店了。”陳旭東心里很明白,最終只能有兩種結果:一是撤出市場單獨開店,二是直接打道回府。但他的選擇必須是留在北京,因為弟弟每年的學費需要靠他支撐。
2010年,蘋果公司推出iPhone 4智能手機,也正是從此時起,電子產品維修行業才真正被喚醒。
“以前修諾基亞還有摩托羅拉的居多,剩下基本就是山寨機了。”史明偉告訴「子彈財經」,十年前的維修市場僅僅依存于諾基亞品牌,但十年后除了蘋果,國產手機品牌相繼崛起,“這個市場的盤子突然變大了”。
史明偉和陳旭東一樣,也是來自河南,只不過他的從業時間要更久些。「子彈財經」發現,在北京從事維修手機行業的,河南籍的大約占到了三分之一,其他人多來自江浙一帶。
從以前單一的品牌以及為數不多的型號,到如今眼花繚亂的品牌型號,只用了不到十年時間,蘋果在這其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其實維修體系也是一樣。蘋果剛出只有蘋果的配件,后來到華為、小米、OV乃至于市面上有的手機型號現在全有。”史明偉稱,手機的發展帶來的是維修技術的發展,做這行的必須要緊跟時代變化。“我每天也都在學習,不能掉隊。”
史明偉的工作主要是手機主板級維修,比起屏幕、電池、攝像頭等外圍部件的維修要復雜許多。這是一個考驗耐力、眼力、手力的工作,稍有不慎就會全盤皆輸。
史明偉清楚地記得,在他入行從一個小工做起時,也曾修壞過客戶的機器。“那會兒剛學成一年多吧。修主板不像修別的,溫度、速度都要掌控好。”他的師父并沒有過多地責怪他,而是語重心長地對他說,這個和其他部件都不一樣,下手的每個細節直接決定成敗。
十五年過去了,昔日的徒弟變成了今日的師父。但他依然謹記著師父的那番話,時刻提醒著自己。當然,他也更為嚴苛地培訓著他的徒弟們。
“干好干壞全憑一雙手,也憑良心。”史明偉常提到“良心”二字。維修行業因為沒有標準,魚目混雜的市場讓許多人不敢輕易觸碰。
“誰都會被坑過,包括我自己。”說出這句話的人名叫李南,他曾在方仕通打拼六年之久,如今他已搬至石家莊最大的電子集散地——太和廣場。這也是他的故鄉。
2012年,李南和幾位同村老鄉開啟了他們的北漂生活。那時iPhone 4S正賣得火熱,李南曾暗自感嘆何時也能夠買上一部。令他沒有想到的是,一年后他竟然和手機維修打上了交道。
“那時候從網上買了個二手iPhone 3GS,有天突然開不了機我就拿去修,結果發現維修的價格太高了。”李南對「子彈財經」說,正好有個同事說自己之前去木樨園修過手機感覺還不錯,就介紹給了他。
“到那里真的被震驚了!琳瑯滿目的手機配件,基本兩層都是做這個的。”從那時起,李南決定踏入這個行業。“幾乎無門檻,只需打通上游渠道即可解決貨源供應問題。”
“前幾年總體來說還是可以的,現在查得比較嚴,工商隔幾天就查一次,好幾家都關門了,我也是迫不得已撤退回來。”李南無奈地說道。更多資訊,關注財經365股票或“財經365網”微信公眾號看財經深度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