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那時候,煤炭產業的產能嚴重過剩,大大小小的煤企在以量換價,進行超能力生產。”山西一家大型的煤炭企業人士說:“我們當時非常悲觀,都認為這個行業可能要苦10年?!?/span>
隨著2016年開始進行鋼鐵、煤炭供給側改革推進,煤鋼行業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里面貌大轉變。截至目前,全國已退出的煤炭產能超過4億噸,壓減粗鋼產能達1.1億噸左右,取締、關停“地條鋼”產能達1.2億噸。
過剩產能的迅速出清,讓煤價、鋼價從冰點回升至高位,利潤水平改善也使得兩大傳統行業加快轉型升級、兼并重組步伐,使行業重新煥發出新活力。
煤鋼行業開始大面積盈利
今年煤炭行業不再執行276個工作日的減量生產制度。內蒙古一家大型煤炭的企業人士表示,嚴格控制產量、拒絕超能力生產觀念已經在行業中形成。
今年相關部門在煤炭行業持續開展環保、安全監督審查,助力推進供給側改革進一步升級。今年的前8個月,5500大卡環渤海動力煤的價格指數穩定在560至606元/噸之間,較去年同期增長約20%。由此,也給煤炭產業帶來了豐厚利潤。
大型煤炭企業中國神華在近日發布的半年報中顯示,上半年歸屬于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43.15億元,比上年增長了147.41%。
從全行業來看,今年前6個月中,全國規模以上煤炭企業的利潤總額達1474.8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403.1億元。
鋼鐵行業亦如此。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會員單位累計銷售收入1.75萬億元,同比增長35%;共實現利潤532億元,較上年增加406億元。會員企業的銷售利潤率達3.04%,創下2009年以來的新高。
從“傻大黑粗”轉型“精打細算”
大眾普遍認為,煤炭、鋼鐵行業一直是如同“傻大黑粗”的行業。上一輪煤市的蕭條發生在1998年至2001年。后來因宏觀經濟向好,需求量大幅增加,使煤價迅速走高,掩蓋了業內存在的許多頑疾。
“這一次,煤鋼行業轉好主要因為改革,清理掉了不少歷史問題?!狈谖寄茉磧r格中心主任曾浩表示,自從供給側改革推進以來,除了供求關系明顯改善,行業內更是有了深刻的變革。
就拿山西省為例,出產劣質煤的小礦、開采深度較深的礦井已經大批關閉。單井規模明顯擴大,產業的集中度明顯提升。隨著利潤的改善,不少煤炭企業負債率逐漸開始下降,同時進行改造和升級,打造先進的綠色礦業,不僅降低成本,也提高了煤礦的安全性。
“供給側改革給鋼鐵行業帶來了諸多方面的改善。”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李新創表示,長期阻撓行業發展的“地條鋼”在今年上半年得到全面清理整頓,表明了鋼鐵行業是真刀真槍地去產能。
過去,鋼鐵企業的決策也注重“精打細算”。華創證券鋼鐵煤炭行業研究員唐川林表示,不少企業已經著手改善負債率。目前鋼鐵上市企業平均負債率在66%左右,相比2013至2014年的高位明顯下降。
據華創證券調研,一些鋼鐵企業擴大了資產償還能力,對員工工資、銀行貸款進行償還,并開始剝離附屬醫院、學校等“企業辦社會”職能。還有很多的鋼鐵企業通過去除冗余人員以降低整體的勞務費用。
行業面臨兼并重組浪潮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表示,兼并重組是今年供給側改革的重要工作,標志供給側改革已經走入深水區。
去年,由兩大鋼鐵巨頭寶鋼與武鋼合并而成的寶武鋼鐵集團,被認為是國企改革與供給側改革深化的標志事件。今年,中國神華與國電電力的合并正在進行中。
據曾浩介紹,由中國國新、中煤集團、誠通集團、神華集團出資組建中央企業煤炭資產管理平臺公司,對涉煤央企的煤炭資源進行整合,目前進展較順利。非專業涉煤央企國投、保利的煤炭資產已經被中煤集團收編。
另據山西多位煤炭行業業內人士透露,當地政府發布了相關政策規劃,欲分煤種對當地煤炭資源進行整合。
“供給側改革的目標是為了努力促進煤炭、鋼鐵等行業健康發展。在去杠桿、聯合重組、轉型升級的路上還要走很長的一段?!崩钚聞撜f。
上周,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研究出臺化解鋼鐵煤炭行業過剩產能已經國有資產處置有關財務處理的辦法,探索并建立國有資本補充機制,合理解決企業改革發展、轉型升級所需資本。研究人士認為,這對煤炭、鋼鐵行業改革深化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信號。
唐川林認為,鋼鐵企業進行兼并重組尚需時日,國有資產重組高峰或將在2019至2020年出現,屆時中國的鋼鐵企業在全球的議價能力有望得到提升。
了解更多財經新聞資訊,請關注財經365。(原標題:供給側改革“刮骨療毒” 煤鋼行業重獲新生)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