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看,限電對兩類行業偏利好:一是限電導致供給減少,加上本身庫存偏低、存在漲價預期的行業,典型例子包括工業硅、電解鋁、磷化工等;二是直接受益于電力保供的行業,包括動力煤、儲能以及光伏、風電等新能源。比如以工業硅為例,四川、云南兩地工業硅產能占全國的比例超35%,考慮四川、云南工業硅生產的季節性(一般5-10月是工業硅開工生產的旺季),實際影響可能比產能占比更大。
3、往后看,9月高溫干旱可能仍將持續,預計小幅推升CPI上行壓力、但影響有限;限電有望逐步緩解,預計對工業生產的沖擊1%以內,對當月GDP拖累0.4%以內,對當季GDP拖累0.1%以內;中長期看,夏季高溫干旱、冬季寒潮等極端天氣可能成“常態”。
>9月高溫、干旱可能持續,可能小幅推升CPI上行壓力、但影響有限。整體看,維持此前判斷,CPI同比可能震蕩上行,高點可能突破3.0%、甚至摸到3.5%(最快8月或9月)。
>限電有望逐步緩解,預計對工業生產的沖擊有限。根據中央氣象臺預計[1],9月南方大部氣溫仍將在“高位運行”,且與往年同期相比,長江中下游降水會偏少2-5成,干旱持續的風險較大。對工業生產而言,定性看,我國發電量主要取決于火電,目前沿海八省電廠供煤升至日均250萬噸的高位,推動電煤可用天數觸底回升,預計后續火電將繼續高增,整體電力供給有保障,全國大范圍限電的可能性較小。
定量看,按照去年受限電影響最顯著的江蘇測算,限電對當月工業增加值的沖擊強度約為3.4個點,假設限電范圍主要局限于川渝兩省,則對全國當月工業增加值的沖擊在0.2個點左右;若限電范圍擴散至其余發布節電倡議書的四省,對當月工業增加值的沖擊在1.1個點左右。
>長期看,極端天氣可能成為“常態”。我們在去年報告《近期11省限電的原因、影響與展望》中已指出,在全球變暖、極端天氣愈發頻繁、電力供給彈性偏低等因素影響下,冬夏限電可能成為“常態”。事實上,今年歐洲也發生了嚴重的高溫干旱現象,且旱情可能是500年來最嚴重[2],指向近年來各種極端氣候愈發頻繁可能是全球性的大趨勢。
風險提示:疫情演化、外部環境、政策力度等超預期變化,更多股票資訊,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