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鋼鐵產量世界第一,是排名第二的日本8倍,印度的10倍。
● 中國的高速公路里程數是13萬公里,是美國的接近2倍,而印度只有200公里。
● 中國的鐵路里程數是100多萬公里,是歐洲加和的3倍有余,印度只有不到10萬公里,高鐵更是沒得比了!
● 公路隧道,鐵路隧道,懸索橋,風力發電裝機容量,發電量,港口及貿易量等等。別說因素,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能正面匹敵。
直接導致了中印GDP的明顯差異,看數據就會發現,中印的差距就是在進入21世紀后,中國積極對外開放,而同樣積貧積弱的印度則失去了大好良機,所以說,形勢很重要,國策更重要!
中、美及印度的GDP總量變化
同樣,大搞基建刺激不僅僅是為了經濟,由于缺乏相應的產業,印度的失業率升至7.2%,也創下了45年來的新高。個人消費能力也快速下滑,失去了經濟的重要貢獻,就連印度人最愛的黃金,銷量也出現了明顯下滑,說明印度人真的撐不住了。
內外夾擊,印度經濟確實出了問題!
看來莫迪政府是的急了!當然了,印度的失速也不僅僅是一家的問題,全球經濟都不行。歐洲PMI長期在榮枯線下面,幾個老牌發達經濟體增速甚至轉負,長期通縮也限制了經濟回暖。美國雖然風光無限,但我們已經多次提過,美聯儲貨幣超發和提前發行,是美國經濟周期與全球經濟周期錯位的主要原因,接下來全球經濟見底企穩后,美國經濟的風險逐漸暴露,而且最大的問題就是美國債務問題,這才是真正有可能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而且一旦出問題,那就是核爆級別的,全球經濟體無一幸免!
正所謂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全球都這樣了,印度豈能獨善其身。人口體量大,經濟基數小都不是高增長的理由,核心矛盾在于底子薄,加上政策出了問題。
說到這里可以多提一句,中國是幸運的!除了自身的方向走對了之外,全球化的大潮推動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勤勞的中國人民從低端制造業做起,憑借自身智慧,在人口紅利退卻的時候,逐漸轉向中高端制造業!
相比較而言,印度是悲催的!本來印度的人口紅利才開始釋放,就趕上了特朗普這個瘋子,逆全球化的風潮正起,人口紅利難以釋放,工業化底子薄弱的缺點一下子暴露出來,經濟增速快速退坡也就不無道理。而且東南亞國家的發展,也消化了一部分中國轉移出去的中低端制造業,搶了印度人的飯碗。
再就是自身的問題。農業立國基礎上,三農問題并沒有得到很好地解決。基礎設施嚴重不足,再加上人口第二大國,失業率自然就上來了,社會不穩定因素也就突顯了,全球資本誰敢去投資。
天天都在抱怨中國經濟的人應該看看印度,你就會平衡很多。我們已經算是幸運兒了!
昆侖預判: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當然了,人家既然出了這個政策,我們就要仔細分析下,看看這個政策的制定到底有多不靠譜!昆侖預判,這個計劃到最后,十有八九都會不了了之!
● 原因一:沒錢,最大也是最現實的問題!占到GDP的一半,哪來的錢,除非印鈔,那樣問題就更大了!
● 原因二:缺技術,沒經驗。印度本來就是個農業大國,工業底子薄弱,技術一窮二白,現在突然大搞基建,技術匱乏不說,想找幾個有經驗的國內公司都不好找,除非向中國求助,按照現在印度對于中國的敵視態度,概率不大。
● 原因三: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搞基建難上加難。中國能大搞基建,跟土地制度也有很大關系,國家的地,你只是租幾十年,想要征地,你能不給?印度就不一樣,本來就已經私有化了,你現在要那就是難上加難,而且不給高價都不行的,按照這個計劃,莫迪政府能耗得起才怪。
● 原因四:這時候搞基建難免是選舉樹政績,計劃的實施和政策的連續性是問題。莫迪政府這時候出這么不靠譜的計劃,無非就是想拉動經濟,先不管能不能實行,給舉國上下一個預期,做好自己政府的“市值管理”很重要!
更多資訊,關注財經365股票或搜“財經365網”看財經深度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