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財經新聞-依然存在的實體書店生存法則
日本著名企劃人,蔦屋書店創始人增田宗昭在《解密蔦屋》一書中有這樣一段對話:如果你要買書,去亞馬遜買一本就可以了。而如何在書中發現自己的生活方式,才是消費者真正需要的;實體書店要賣的不僅是書,而是一種生活提案。
蔦屋書店是日本規模最大的圖書、DVD租賃連鎖店,最新財經新聞-經過35年的發展,規模超過1400家;銷售額高達79億人民幣。
在實體店舉步維艱的今天,蔦屋書店為何能生存至今且熱度不減?
創始人增田宗昭認為,企業想在市場上獲得認可,首先要清楚當前處于什么樣的消費時代。
他認為,消費社會可以分成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定義為“二戰”后:物資匱乏,每當有新的東西出現,店門口就會大排長龍。
第二階段是上世紀70年代后期,以連鎖店為代表的平臺吸引了大批人流,消費進入連鎖店的年代。
而在網絡普及的當下,就是消費社會的第三階段:用戶“擁有編輯權”的時代。最新財經新聞-他們可以自己搜尋數據,依照自己的喜好編輯、設計出喜歡的內容。
相應地,實體店也要具備足夠的“推薦”能力。找出對每一位顧客而言有價值的商品,發掘人們內心的需求。
亞馬遜之所以能成功,很大原因歸功于它的推薦系統。通過算法摸清用戶的閱讀習慣,讓你在不知不覺中為亞馬遜的推薦買單。
這一操作在實體書店很難實現,但蔦屋書店也有一套自己的導購哲在書店的各個區域,都配備了咨詢員,這些人往往都是深耕各行業的專業人士。他們中的有些是雜志社前主編,有的是暢銷書作家,還有記者和評論家。接待員需要根據用戶的需求,推薦最適合的書籍。
這類人與人互動的消費體驗,相對于傳統書店和網上購書,更能讓消費者“走心”。
但深耕線下的同時,并不意味著網絡版圖不重要。在這點上,蔦屋通過涉足圖書音像、酒店、積分等業務,掌握了日本三分之一日本人口的日常消費數據。
最新財經新聞-這也為蔦屋書店的線下決策提供了有力支撐。更多資訊,關注財經365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