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www.hand93.com)訊:曾打算在新能源車領域大展拳腳的京威股份似乎打算與“造車夢”說再見。
7月17日晚間,京威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會決定將停止新能源整車業務的開發建設,并同意對秦皇島德龍汽車有限公司予以注銷。
據了解,上述項目的開發建設原計劃在2018年6月開工建設,2020年12月正式投產。建設內容包括電動汽車生產基地、與之配套的三電系統和增程器生產基地及汽車零部件研究院等。截至2019年7月17日,除已成功設立全資子公司德龍汽車外,該項目未實際啟動并進行實質性投資。
對于停止這一業務的開發建設并注銷子公司,京威股份解釋稱,新能源整車產業建設期需要2-3年時間,短期實現盈利概率比較低,零部件主業業績難以支撐,建設期的連續虧損可能導致公司有潛在退市風險。
與此同時,由于建設項目的終止,京威股份終止將參股公司五洲龍汽車與江蘇卡威以股權交換方式進行整合,也就是說,公司所持長春新能源35%股權將不再轉讓給江蘇卡威。擴張嘗甜頭 布局新能源卻受挫。成也擴張,敗也擴張。這句話用如今稍不注意便有退市風險的京威股份上再合適不過。
公開資料顯示,京威股份是一家中德合資的乘用車內外飾件系統綜合制造商和綜合服務商,主營業務為中高檔汽車零部件的研發、生產、銷售,專為中高檔乘用車提供內外飾件系統的配套研發和相關服務。觀察京威股份上市后的財務數據,公司營收和凈利潤自2014年之后有顯著提升,卻在近兩年有了波動,這其實都與公司的并購舉措有關。
2014年10月,京威股份以發行股份和支付現金相結合的方式購入福爾達100%的股份,作價11.28億元;同時,公司還購入子公司秦皇島威卡威49%股份,作價1.84億元。購入兩家公司的好處在公司業績上有了表現。2014年,福爾達貢獻利潤1996.03萬元,秦皇島威則帶來了2048.02萬元利潤。
在業績有所增長后,公司希望在主業的基礎上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新能源隨之成為公司的“執念”。2015年11月,公司參股20%,參與投資設立長春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
同年12月,為了加快公司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市場拓展,公司購買以5.52億元購入深圳市五洲龍汽車有限公司48%股權,后續還用通過發行“16京威債券”對其增資1.04億元。2016年6月,京威股份又以10.5億元受讓江蘇卡威35%股權;2018年,公司計劃發行股份購買江蘇卡威65%的股權,后續因為交易雙方在業績承諾方面未達成一致,終止籌劃。而這次終止籌建的秦皇島建設項目,公司也曾賦予了極大期望。
2018年3月14日,京威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將在秦皇島經濟開發區投資建設一個年產30萬臺高端新能源整車生產基地。計劃總投資約160億元,其中整車項目投資130億元,三電系統及增程器生產基地投資30億元。然而一直到今年7月,除了設立了一家公司,這一項目在實際建設上都尚未有進展。外界普遍猜測缺乏資金是項目遲遲未啟動的原因,分析公司財務狀況,這一猜測不無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