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www.hand93.com)7月7日訊:國務院常務會議時隔兩個月,再次把目光聚焦在給中小微企業紓困問題。降低中小微企業的實際貸款利率被認為是,一系列貨幣政策組合拳中,更細化和精準的體現。但與此同時,中小微金融機構的風險性問題也逐漸凸顯,信用事件開始沖擊機構和市場的信心。企業和金融機構目前所面臨的困境,是金融領域整體的生態問題,需要通過金融供給側改革,以及市場化改革進一步深入。盡管貨幣政策的回旋作用不如以往,但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如何平衡貨幣政策精準滴灌和全面調控的協調推進,為穩增長保駕護航的同時,不放松防范金融風險,更考驗決策層智慧。
為何隔夜市場利率和超額準備金率會首次出現倒掛?剛性兌付被打破之后,如何解決中小金融機構目前出現的風險性問題?中小微企業目前融資難,融資貴的情況,改善的到底怎么樣?在“利率并軌”的預期下,利率市場化改革究竟對降低融資成本和改革金融市場定價起到什么作用?貨幣政策如何實行更加精準的發力?如果美聯儲7月底決定開啟降息窗口,中國是否會跟進?G20之后釋放的各項政策利好信號,可以維持多久?京東數字科技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對話第一財經首席對策。
沈建光的主要觀點:
1.流動性和需求性錯位導致隔夜利率和超準利率倒掛。銀行間市場流動性寬松,但同業間貸款需求不高,反映出了目前金融市場的結構性問題。這不是通過貨幣政策就可以完全解決。
2.利率市場化改革會加速推進。通過利率走廊引導存款和貸款利率,完成市場化,目前到了最后一躍,政策層面已經把與此有關的金融供給側改革提到議事日程上來。
3.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是金融環境的生態問題。中小銀行和金融機構應該更專注銀行本職業務,中小微企業本就有風險相對較大的特點,不論是企業還是機構,倒要適應這一點,適應市場生態化,用市場化手段解決問題,同時也需要防范壞賬風險。而目前的金融科技等手段可以相對有效的幫助中小微企業和金融機構解決問題。
4、美聯儲7月底降息可能性不大,但降息成為趨勢。我國貨幣政策還有釋放空間,寬松周期已經打開。但是要注意一些結構性問題還有待優化,制造業企業的利率水平還是居高不下,要防止資金進入投機領域,對需要支持的行業和領域造成新一輪的擠出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