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www.hand93.com)6月14日訊:財經365視界:中國科技迎來重大利好!
建立科創板,就是期望利用資本市場的優勢,培植科創力量,為中國經濟高質量增長注入正能量。
科創板股票的盈利機會會增多,但風險也會加大。
IPO注冊制試點之所以選擇在科創板先行先試,是有深刻原因的。
6月13日上午,上海證交所科創板正式開板,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專程到現場與上海市委書記、市長和證監會主席一起按動象征開板的儀器,這個“炒”了大半年的新生市場,終于在上海落地生根了。
從1990年底上海證交所建立起步,中國資本市場迄今已有差不多30年歷史。
30年走下來,這個市場上的品種也是愈來愈多,除了最初的債券和A股股票,后邊又陸續推出了B股、中小企業板、創業板、國債期貨、新三板市場,加上此番新鮮出爐的科創板,一個多層次的、可以滿足不同需求投資者的市場,算是初步建成了。
毫不夸張地說,在眾多板塊中,科創板可謂“集萬千寵愛于一身”:從最初提出到正式落地不過半年時間,足見高層對其重視之深,以及市場對其期望之切。
亮點:孵化科技創新的重要戰場
A股市場之所以要設立科創板,一個重要考量是通過它來推動我國的科技創新。
中國經濟在40年的改革開放中雖然成就斐然,但從總體上說,由于科技創新動力不足,經濟結構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流于粗放,很多行業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有限。
建立科創板,就是期望利用資本市場的優勢,培植科創力量,為中國經濟高質量增長注入正能量。
目前,向上海證交所申報上市的科創企業已經超過100家,雖然僅有3家完成了上市前的審核,但上海證交所表示會加快審核,相信在科創板開板以后,會有更多企業過審上市。
也就是說,用不了多久,科創板就可以成為上海證交所的一個重要板塊。
眾所周知,資本市場具有天然的造富效應,科創板的出現必然會極大程度上鼓舞那些致力于科技創新的企業。
事實也確實如此,科創板的消息發布后,全國各地很多科創企業紛紛排隊申報上市,正式開板之后,相信會迎來新一波申報熱潮。
此番科創板推出,還有一個大的時代背景,那就是今天的中國社會,自上而下對科技創新這件事,都產生了一種前所未有的緊迫感。
尤其是,最近一年多時間,美國特朗普政府在貿易和科技領域顯示出來的種種不友好,更是極大地刺激了我國企業科技創新的自覺性。
在這個關口,企業并不孤獨,各地政府對科技創新也表現出了極高的熱情,它們爭相推動本地企業到科創板上市。
于科創板而言,企業意味著雄厚的物質基礎,政府則代表著強有力的政策支持。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這個全新的市場,一定會成長為孵化科技創新的重要戰場。
看點:最大考驗是遏制過度投機
歷時近30年的A股,一個久治不愈的頑癥便是投機氣氛過于濃厚,異化成了一個高風險市場:行情好時恨不得全民參與,行情不好時則是人人厭棄。
盡管這些年,監管部門一直將遏制投機作為首要工作,但坦白講,效果不是很理想。
今天回過頭看,曾經同樣被寄予厚望的中小板和創業板,之所以未能發揮期望中的作用,一個重要原因便是整個市場投機氣氛過濃,扭曲了它們的功能發揮。
在資本市場,投機的一大作用在于制造”鯰魚效應“,因此適當的投機不僅沒什么問題,而且是必要的,但過于濃烈的投機,卻是貽害無窮的:
它不僅會導致股市大起大落,產生極高風險,讓裹挾其中的中小股民成為任人宰割的“韭菜”,而且會產生各種內幕交易,嚴重侵犯中小股民的合法權益,使市場法規被踐踏。
于管理部門而言,是既不能為了遏制投機,把市場搞得死氣沉沉,又不能聽任投機任意泛濫,損害中小股民的合法權益。換言之,是既要歡迎“鯰魚”進入市場,又不能任其四處蔓延,造成“生態災難”。
不得不說,這件事的分寸很難拿捏,過去30年是難題,科創板投入交易以后仍然是難題。
當然,與主板相比,此番可科創板的交易規則變動不小,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上市的頭5個交易日不設漲跌停板限制,二是5個交易日之后的漲跌停板限制擴大為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