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www.hand93.com)訊:昨天,在微博上看到一個激烈的討論,哈佛在校報上公布了一組新生調查數據:29.3%的新生,至少有一位親戚或父母曾是哈佛校友;這些學生中,46%來自富裕家庭,年收入超過50萬美元(約人民幣336萬);35.9%的新生很少用推特;56.4%的新生沒有推特賬號;85.9%的新生將學術列為第一優先選項;83.9%的新生壓力來自自我期望。
很大一部分網友說:“生下來起點就不一樣了”“出生早已決定了人生大部分的規矩,只要不走大彎路,下限也會比一般人上限高。”“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能長成更大的巨人,站在小矮人的肩膀上即使付出更多努力也很難長成巨人……”
有人說,人必須要依靠一些東西去意識到另一些東西,看完沸沸揚揚的評論區,秦桑倒是意識到了以下三點。
1 別輕易給自己設上限,沒有人會原諒你的窮
高曉松曾經在《曉說》中講到,哈佛大學的校友給學校捐款或者成立基金的話,這樣家庭的子女必然更容易被錄取。
這讓我想起電影《后會無期》里有句臺詞很現實:“在大城市,有關系有勢力,就會比別人更公平。”
以前我們發現這個世界是不公平的,后來才知道,世間本無公平可言。
事實上就是這樣,無論你在評論區多么義憤填膺地指責富人侵占了多少優質資源,到頭來只會被驗證一件事,那就是:如果你輕易給自己設定上限,年紀越大,便越沒有人會原諒你的窮。
我很認同古龍的觀點:“每個人站著的地方,本來都是平等的,只看你肯不肯往上爬。你若站在那里乘涼,看著別人爬得滿頭大汗,等別人爬上去之后,再說這世界不平等、不公平,那才是真正的不公平。”
曾經看過一個新聞,陜西的一對農民夫婦,5個孩子全都考上了大學,其中4人考上的是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當地政府獎勵了這個家庭30萬元。
你看,誰說寒門難出貴子,只要你肯往上爬,一樣可以把公平握在手里。普通家庭出身,通過后天的努力,比上一輩多邁出一步,就總有從金字塔底不斷爬到上一層的機會。
學霸不是資本和偶然疊加的結果,有的人只看到哈佛一半學生是富二代,卻忽視了另一半來自普通家庭。
有一句話說,20多歲不努力,30多歲的你只是成為一個老了10歲的窮人,再過個幾年,成為一個又老又窮的人。
人的一切痛苦,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罷了。出身的貧窮本身沒有不可被原諒的,不能被原諒的,是狹隘造成的窮。你給自己設定的上限里,囚禁了你的人生。
沒有誰生來就擁有一切,不要光嫉妒、仇視別人擁有的一切,自己想要有,就得用力踮腳去夠。
王爾德說得多好,在我年輕的時候,曾以為金錢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東西,現在我老了,才知道的確如此。
別給自己設限,出身只能決定你的下限,但沒有人可以決定你的上限。遇到落差的時候,最不該想的就是公不公平,有空計較公不公平,還不如多賺點錢,努力成為別人口中的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