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南京為代表的城市開始突破“北、上、杭、深”限制,新一線城市獨角獸崛起。從新生54家企業來看,今年新增城市合肥、青島、成都和香港開始誕生獨角獸,去年新增城市南京、武漢、重慶等地數量均有增加,獨角獸“二八效應”依然存在,但開始減弱(即20%城市占據80%獨角獸),其中南京表現最為突出,共新生5家企業。
創新活力強、政策高度重視并給予支持是短期爆發的重要原因,以南京為例,為增強城市創新能力、培育更多新型企業,2018年4月南京發布《南京市獨角獸、瞪羚企業發展白皮書》并對培育重點企業做出定義,要求企業起始年收入不低于500萬人民幣,且連續3年增長率不低于50%,并符合南京市新型電子信息、綠色智能汽車、高端智能裝備、生物醫藥與節能環保新材料、四大服務業和未來產業的“4+4+1”主導產業方向。但與其他城市不同的是,南京不直接給予現金獎勵,而是通過搭建平臺、嫁接資源等間接手段來解決企業初創時期資源需求不對口問題,此外出臺《南京市關于對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擬上市企業等進行“一企一策”激勵的實施細則》做出細則指導。
2.2 商業模式:為完善生態布局,巨頭帶動作用加強,ATD代替BAT
巨頭帶動成為獨角獸誕生另一大影響因素,且影響比重加強。在當前企業生態化的趨勢下,獨角獸企業已經成為企業生態鏈的重要構成。通過自孵化或戰略投資等方式,眾多巨頭企業開始搭建生態系統,并逐漸完善。從榜單中可以看出,大約50%的企業或多或少與阿里巴巴、百度、騰訊、京東等有關聯。其中,企業估值越高,巨頭對其影響力更強。從估值前十企業來看,與巨頭關聯程度高達100%,較去年同期增長10%。
從投資端來看,ATD(阿里巴巴、騰訊、京東)代替BAT成為投資新經濟領域前三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及相關企業以全球124件投資事件、超1800億人民幣投資金額排為第一,投資前五行業分別為企業服務19起、電子商務17起、汽車交通16起、金融15起、人工智能10起;騰訊及相關企業全球投資超132起、總金額超900億人民幣,較阿里注重電商和金融板塊,騰訊更偏好文化娛樂和游戲領域,投資前五行業分別為文娛傳媒42起、游戲18起、企業服務20起、金融10起、汽車交通12起;京東更為不同,側重例如物流等重資產領域,全年投資超50起,涉及金額超200億人民幣,投資前五行業分別為企業服務13起、電子商務7起、金融6起、金融4起、物流運輸3起。盡管側重各有不同,回歸本質,三者皆是堅持自身優勢領域并以此為出發點,以數據為核心、科技為手段,逐漸完善生態布局。
從結果端來看,阿里巴巴和騰訊對獨角獸帶動作用更強。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騰訊共捕獲30家中國獨角獸,與去年持平,包括小紅書、車好多、快手、猿輔導等細分領域頭部企業。阿里巴巴快速提升,從第七升至第四,全年共包攬17家獨角獸,包括今日頭條、小豬短租、曠視科技、商湯科技等。
2.3 行業分布:互聯網、高端制造和高新科技的集中地
獨角獸按創新形態來分,可以分為平臺生態型和技術驅動型。平臺生態型主要基于互聯網來搭建平臺,核心思想是依靠平臺“共享”。從行業分布來看,與上期相同,文娛媒體、汽車交通和電子商務為前三行業,分別擁有25家、23家和17家,三個行業代表企業依次為估值750億美元的今日頭條、估值為450億美元的滴滴出行、估值為30億美元的小紅書。
技術驅動型是以高新科技為主要推動力,例如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從具體企業來看,高端制造、人工智能等開始出現一批優質的重點企業,例如主攻柔性屏幕的柔宇科技、主攻人工智能的商湯科技和曠視科技、主攻機器人的優必選等,且排名與估值上升幅度較大。
當平臺生態型與技術驅動型相結合,將發揮更大作用。從估值變化來看,螞蟻金服和今日頭條變化最高,估值分別增長了750億美元和450億美元。除了依靠平臺建立的大量用戶基礎和資本關系、選擇正確賽道,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手段是令其保持優勢的關鍵。且科技性能在企業運營后期更重要,估值前十企業80%以上離不開技術屬性。
2.4 變現:上市變現頻繁,然現實情況不達預期
中國獨角獸上市頻繁,香港和美國是主要選擇地。據統計,2018年全年,中國共19家獨角獸實現上市,上市前估值從10億美元到460億美元不等,上市地點包括港交所、紐交所、納斯達克和深交所,數量分別為8家、5家、5家、1家,總數達歷史新高。盡管如此,已上市獨角獸真的萬事無憂了嗎?對比上市前后數據來看,現實并非如此。
第一,四成企業遭遇破發。從上市首日情況來看,因發行價格過高、市場對其前景不看好、未有突破創新、盈利模式存疑等因素,共有7家企業首日破發,破發程度最高為嗶哩嗶哩達14.8%。此外,除上述原因外,由于國外投資人和資本市場對國內企業文化、運營模式等存在理解差距,對比10家在美國上市的企業,破發企業數量達4家占比40%,占破發總數57.1%。
第二,市值堪憂,僅5家實現預期三連跳。從市值來看,五成以上企業發行市值高于預計估值,其中漲幅最高為電子商務行業的拼多多,主打三四線用戶群體,挖掘人口紅利,發行市值為事前估值12倍。但結合目前市場來看(2018年12月31日),僅5家企業實現市值連續增長;一半以上企業市值縮水,其中觸寶科技遭遇估值三連降,從預計估值15億美元降至目前5.3億美元,降低幅度高達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