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前一日打破連續凈投放格局后,21日,央行公開市場操作(OMO)出現了兩周來的首次凈回籠。21日,央行開展4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凈回籠400億元。業內人士指出,近兩日OMO縮量、期限縮短,間接表明半年末流動性波動風險可控,但央行調減流動性投放,亦帶有宣示貨幣政策維持中性的意味,令市場樂觀預期有所收斂;季末前,MPA考核影響仍不容忽視,流動性結構性收緊的現象依然存在。
重在維穩而非放水
21日早,央行開展了400億元逆回購操作,均為7天期,操作利率持穩于2.45%。當天有800億元逆回購到期,故央行此舉實現凈回籠400億元,為本月8日以來的首次凈回籠。
20日以來,央行流動性投放力度下降。20日,央行僅開展100億元逆回購,等額對沖到期量,終結了此前連續五日的凈投放。在投放縮量的同時,逆回購重歸單品種交易模式,20日和21日的逆回購操作均為7天期,使得資金投放期限也明顯縮短。
在21日操作公告中,央行表示,當次逆回購操作考慮了財政支出、金融機構收取法定準備金利息對沖逆回購到期等因素。
業內人士指出,月底財政支出力度加大,可增加銀行體系流動性,此外,央行首度提及法定準備金結息對流動性的影響,這在以往很少為市場關注,金融機構此次收到的應為第二季度法定準備金利息,據當季末存款基數估算,本次派息規模有數百億。綜合考慮,雖然OMO轉為凈回籠,但流動性總量應未出現太大變化,對資金面影響有限。
進入6月以來,央行已通過逆回購和MLF實施了較大規模的凈投放。截至6月21日,6月份央行通過公開逆回購操作累計實現凈投放5000億元,通過MLF操作實現凈投放667億元。
上述業內人士表示,央行于本月中上旬實施大額凈投放,滿足機構對短期及跨季流動性的需求,較好穩定了市場預期。到目前為止,市場資金面總體穩定,市場對半年末流動性收緊的擔憂下降。央行OMO操作的期限結構和量價水平,應是綜合考慮了流動性供求狀況、交易商申報需求等做出的結果,近兩日OMO縮量、期限縮短,間接表明半年末流動性波動風險已下降,當前金融機構對央行流動性支持的依賴在減輕。
這位人士也表示,央行縮減流動性投放,可能帶有宣示貨幣政策維持中性的意味。近期央行流動性投放增加重在維穩而非放水,央行通過凈回籠或許是告誡市場對貨幣政策放松不要期望太高。
給樂觀預期降降溫
昨日OMO凈回籠對貨幣市場未造成太大沖擊,資金面先緊后松、大體無恙,但隨著季末臨近,MPA考核壓力下,非銀機構融資難度加大。
交易員表示,昨日早盤回購市場上隔夜資金偏緊,14天和21天跨季品種價格高企,但供大于求,市場需求主要集中在隔夜、7天品種上,到午盤緊勢有所緩和,午后回歸均衡,大部分需求得到滿足,尾盤走向寬松,已有機構減點出隔夜資金。
昨日銀銀間隔夜回購利率漲跌互現,隔夜品種微漲1BP至2.89%,7天回購利率則回落11BP至2.95%,可跨季的14天品種漲15BP.
值得注意的是,下半月以來,上交所回購利率穩步走高。21日,上交所隔夜回購利率GC001收報4.775%,再漲33BP;7天品種GC007同樣收在4.775%,漲29BP,跨季的GC014漲至4.975%。
前述交易員就稱,雖然近幾日銀行間市場流動性尚可,存款類機構軋平頭寸難度不大,但對券商等非銀機構來說,各期限融資成本均在上升。從以往情況看,季末銀行受制于MPA考核,紛紛壓縮對非銀機構融資,導致本就處在資金鏈條下游的非銀機構融資更顯不易,非銀溢價融資則對市場利率形成邊際助漲,易加劇季末市場利率上行。非銀機構轉道交易所市場融資,則導致交易所回購利率往往會出現更大波動。
市場人士指出,季末前央行已縮減流動性投放,顯示貨幣政策中性取向不變,市場對流動性不宜過度樂觀,加上非銀融資壓力漸增,季末前貨幣市場利率仍難現明顯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