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是判斷當前經濟形勢和定調第二年宏觀經濟政策最權威的風向標,同時也是每年級別最高的經濟工作會議。2015行至12月,按照正常節奏,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在本月中旬前后召開,確定明年經濟的調控基調,并明確財政和貨幣政策搭配。
一、“供給側改革”將會成為此次會議的熱點之一
一位接近決策層的不愿具名的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中國經濟已經進入深度調整期和轉型期的關鍵之年,很多問題和矛盾2015年已經顯性化,新產業和新方向也有建樹,明年經濟的基調如何很值得期待。同時,幾乎沒有懸念的是,供給側改革將會成為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熱點之一。11月,高層在多個場合提到這一說法。
“供給側改革”是近期的政策熱詞,它在11月中旬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被提出: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中國人民大學報告分析,中國宏觀經濟的持續探底,決定了2016年必須對宏觀經濟政策進行再定位,應當借助經濟探底的契機,重新審視和評估現有的改革,在大破大立之中尋找到大改革的突破口,并根據該突破口來重新梳理改革方案,尋找改革的可行路徑。
11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強調,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
緊接著,在11月1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總理也提出以消費升級促進產業升級,培育形成新供給新動力擴大內需。而在早前公布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中,也有“釋放新需求,創造新供給”的表述。
至此,供給側改革似乎成為中國宏觀調控最新的指向。發改委規劃司司長徐林指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創新未來可能會更多側重于如產權制度改革、國企改革、金融和財稅制度改革等基礎性的體制機制改革。
習近平更提出四項具體改革措施,包括要促進過剩產能有效化解,促進產業優化重組;要降低成本,幫助企業保持競爭優勢;要化解房地產庫存,促進房地產業持續發展;要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加快形成融資功能完備、基礎制度扎實、市場監管有效、投資者權益得到充分保護的股票市場。
分析認為,供給側的改革并非否定“三駕馬車”,也不等于經濟學領域的供給學派,因為習近平在提出供給側改革的同時強調產業政策要準,這是較為尊重當前客觀情況的做法。
在當下新舊產業更替的背景下,傳統產業的支柱地位下降,而新的支柱產業迎來強勁發展推力,隨著相關政策的落地,多領域改革有望加速推進,相關上市公司有望獲得充足發展機遇。
1、房地產和棚戶區改造領域個股:萬科A、保利地產、合肥城建、榮安地產、綠景控股、寶安地產、招商地產、杭蕭鋼構、精工鋼構、鴻路鋼構等;
2、金融領域的創投、新三板肩負著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的重任,建議關注:魯信創投、錢江水利、力合股份、中江地產、紫江企業、張江高科、海越股份、中關村、市北高新等。
3、目前電改文件正式發布,建議關注概念股:華銀電力、長江電力、甘肅電投、深南電A、新能泰山、西昌電力、漢纜股份、特銳德、林洋電子等;
4、關注戰略新支柱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新材料、工業4.0高端制造等領域:華工科技、中天科技、香雪制藥、雙鷺藥業、舒泰神、中國寶安、中超控股、東旭光電、沈陽機床、軟控股份、巨輪智能等。
5、進一步加強對外開放將利好外貿特別是新興的外貿電商個股:生意寶、怡亞通、華貿物流、外運發展、海寧皮城、奧康國際、歐浦智網、華鵬飛、浙江東日、物產中拓、浙江東方等。
二、十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大回顧 12月會前大概率上漲!
據近十年統計顯示: 會議期間股指下跌的概率微微高于上漲,10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期間,除了2012年為周末外,另外9次,股指有5次下跌,只有4次上漲;但12月行情在開會前這段時間里市場卻表現很強勢,剔除2005年在11月底會議開幕,9次的12月會前行情中上證有7次上漲,2次下跌,而深證更是只有1次是下跌,其余8次均上漲,上漲概率都很高。但在會議結束后到12月31日,股市表現又有所減弱,10年中股指上漲和下跌各占一半,但上漲幅度卻遠高于下跌幅度。可見中央經濟會議的召開之前,12月的市場行情較明確,一旦會議開幕后,股市將有所走弱,整體看行情分界線很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