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瑞士銀行“2017下半年全球市場及中國經濟展望”媒體見面會在上海舉行,瑞銀財富管理亞太區投資總監及首席中國經濟學家胡一帆認為,2017年全球增長提速,會是股票元年。
在全球GDP繼續增長的大背景下,財政刺激重回舞臺。經濟增長的同時也帶來了全球通脹,溫和的通脹環境會提升投資與消費水平,胡一帆表示:“我們判斷歐元區通脹會從0.2增長到1.7,同時發達經濟體例如日本,今年會結束通縮壓力回歸正通脹。”
在答記者問環節,胡一帆表示,中國債市短期內面臨較大壓力。“首先,中國杠桿率上升速度過快,2015年至2016年,1年內杠桿率上漲20%;同時,除了實體經濟加杠桿,金融機構的杠桿率也在飆升。在如今聯合強勢監管的環境下,國內流動性大幅減少,從而抬升利率。傳導到信貸端,可以發現,人民幣貸款總額沒有出現太大波動的同時,社會融資總額出現大幅下降,并且少于人民幣貸款總額。如今的監管積壓了銀行機構的表外業務空間,這是一個健康的大方向。但短期內,債券市場融資成本的大幅上升,也會給債市帶來一段痛苦的經歷。”
會議最后,胡一帆就央行是否會跟隨美聯儲的加息腳步這一問題發表了看法,她認為:“央行加息概率相對較低。首先最新的國內通脹率數據為1.5,低于市場預期,如此加息的必要性減弱。但若下半年國內經濟面臨較大下行壓力的話,那么倒是存在央行降準的可能性。”
胡一帆補充到:“如今的存款準備金率水平在16.5%,確實非常高,超額準備金率原本維持在2%左右,如今下滑至1.2%左右,顯示出國內流動性非常緊張,因此不排除央行降準的可能性。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央行主要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向市場注入流動性,注水是定向,央行會保持穩健的貨幣政策調整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