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記者來到北方世貿國際鞋城,往日熙攘熱鬧的批發市場大門緊閉,停車場上空空蕩蕩。鞋城外立面上的巨幅廣告牌已全被拆下,一排排門臉房門緊鎖著。這個距離天安門廣場約9公里的鞋城曾是北方知名的鞋業集散地,曾經有650家商戶,2000多直接從業人員。每天進出此地的貨車、小汽車有4000多車次。
豐臺區和義街道辦事處主任 張小玲:鞋城因為緊臨著我們南中軸路,當時生意興隆的時候大量的車流導致我們的中軸路經常擁堵。還有一些運貨的客車、包括黑摩的、三輪車,在路邊就停車、卸貨。包括一些違法的這種沒有證照的餐飲,這種小散亂污的現象還是非常普遍的。
北京年內完成大紅門區域批發市場疏解
根據疏解非首都功能、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要求,北京市豐臺區從2014年就開始疏解這里的區域性批發市場,北方世貿國際鞋城只是其中一個。
豐臺區大紅門疏解辦專職副主任 盧大文:45家大型的區域性批發市場(建筑)面積大概100萬平米,涉及的攤位數大概28000多個,涉及的直接從業人員超過8萬人。這些業態都屬于這個倉儲、批發、物流這些,不屬于首都功能的這些業態。
從2014年至今,在這45家區域性批發市場中,34家已完成疏解。
豐臺區大紅門疏解辦專職副主任 盧大文:根據2016年的統計數據,從公安的110報警平臺和交通的報警平臺來說,這一塊區域的這兩個報警數都減少了10%以上。從城管的舉報數來看下降了超過20%。
豐臺區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剩下的11家區域性批發市場的疏解目前還面臨一些問題,包括產權方多元、歷史遺留問題、以及相關市場的規劃利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