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本軍機挑釁中方巡航戰機,中國國防部回應促日方停止一切挑釁行為。近期軍事方面事件頻頻,對于我國加快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要求不斷提高。我國軍工裝備制造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國防現代化進程正在加快。除此之外,我國軍工院所改制也進入加速期,軍工院所改革將給軍工企業轉型升級帶來新的活力,進而推進我國軍工行業發展。
軍工裝備制造業獲突破 國防現代化進程加速
5月底公布的《中國的軍事戰略》提出,加快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是我國軍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此,我國近期軍工裝備方面的發展步伐正在明顯加快,國家扶持政策也在積極推進。
據新華社消息,中國空軍運-20飛機授裝接裝儀式7月6日舉行。空軍新聞發言人申進科表示,中國自主發展的運-20飛機正式列裝空軍航空兵部隊,標志著空軍戰略投送能力邁出關鍵性一步。
申進科介紹,運-20飛機是空軍戰略性、標志性、引領性裝備,是中國依靠自己力量研制的一種200噸級大型、多用途運輸機,可在復雜氣象條件下執行各種物資和人員的長距離航空運輸任務。
申進科說,發展戰略投送能力,是世界主要國家加強軍隊現代化建設的通行做法。中國空軍擔負著保衛國家安全、參加搶險救災、遂行國際災難救援等繁重的多樣化軍事任務,需要有一支規模適度的空中運輸力量。目前,中國空軍的戰略投送能力與擔負的使命任務還不相適應,加強戰略投送能力建設是現實需要。
運-20飛機的順利研制并正式列裝空軍部隊,是中國科技創新的重大標志性成果,是中國航空工業發展的最新成就,標志著中國大飛機設計制造能力取得突破性進展,對推進中國經濟和國防現代化建設,應對搶險救災、人道主義救援等緊急情況,提高空軍戰略投送能力和中國軍隊履行使命任務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另外,據之前媒體報道,即將在下半年啟動的航空發動機專項行動,將重點聚焦渦扇、渦噴發動機領域,同時兼顧有一定市場需求的渦軸、渦槳和活塞發動機領域,主要研發大涵道比大型渦扇發動機、中小型渦扇/渦噴射發動機、中大功率渦軸發動機等重點產品。另外,專項行動還將安排包括商用航空發動機運營、航空發動機智能化生產線等在內的多個產業示范工程。而先進大涵道比風扇系統、高級壓比高壓壓氣機等關鍵零部件,以及長壽命渦輪、先進航空復合材料等關鍵技術,也會是專項行動的攻堅重點之一。
中銀國際證券研報也表示,2016年軍工行業投資把握國防裝備升級等主線,國防裝備升級,重大專項啟動在即,看好未來5年至10年行業持續發展。
軍工院所改制將步入加速期 轉型升級注入新活力
據上海證券報之前報道,軍工科研院所分類改革的部分方案已成稿并報審,涉及文件較多,包括《軍工科研院所分類方案》和《軍工科研院所分類改革實施工作方案》,以及《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中軍工科研院所轉制為企業配套政策》等。另外,國防科工局還起草了《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中軍工科研院所轉制為企業配套政策》,圍繞黨的建設、人員分流、收入分配、社會保障、財政稅收和安全保密等方面制定31條政策。
目前風帆股份、南通科技等上市公司已注入了部分科研院所資產,但比例較小。隨著軍工科研院所改制細則出臺,各大軍工集團的資產證券化率將獲提升,而作為整合平臺的上市公司也將迎來價值重估機遇。科研院所一直被視為各大軍工集團的最優質資產,譽為“鉆石礦”,因為科研院所技術領先、人才密集,不需要重資產即可運營。資料顯示,中船重工集團、28家軍工科研院所貢獻了集團超過30%利潤。航天科技、航天科工和中國電科等擁有大量科研院所資產的軍工集團,目前資產證券化比率僅為20%-30%不等,存在較大提升空間。
其中,航天科技集團動作較快,此前集團召開的2016年度工作會議指出,目前國家正在穩步推進軍工科研院所分類改革,航天科技集團作為國防工業主力軍,要求把握歷史機遇,加快各項改革進程。集團董事長雷凡培強調,2016年要狠抓深化改革,著力完善型號科研生產管理模式,全力完成全年改革發展建設任務。另外,航天科技集團科研院所改革方案已確定,今年有望啟動。科研院所改制后大部分將變為企業,分業務板塊上市。集團計劃在“十三五”期間,將資產證券化率從現有的15%提升至45%。
業內人士表示,軍工科研院所改制的細則一旦破冰,各大軍工集團的資產證券化率將提升一個層次。對于軍工企業而言,企業的轉型升級步伐將加快,企業也有望煥發新的活力。(中國證券網)
國防信息化 關注五大細分領域
國防信息化以C4ISR系統(自動化指揮系統)為載體,囊括通信、計算機、情報、監視、偵查等全維度軍事信息系統,是現代戰爭的力量倍增器,其下游產業鏈涉及雷達、衛星導航、信息安全、軍工通信與軍工電子等多個領域。而“十三五”規劃綱要也明確指出,到2020年信息化建設要取得重大進展,構建能夠打贏信息化戰爭、有效履行使命任務的中國特色現代軍事力量體系。
對此,分析人士表示,受益于國防科工體系與社會經濟體系相互融合的不斷深化,國防信息化產業將邁入加速發展階段。2015年國防裝備總支出約2927億元,其中國防信息化開支約878億元,同比增長17%,占比達30%。預計2025年中國國防信息化開支將增長至2513億元,年復合增長率11.6%,占2025年國防裝備費用(6284億元)比例達到40%,在此背景下,相關上市公司也將迎來巨大的發展空間。
個股選擇上,中信建投表示,推薦技術高門檻+業績高增長+產業空間大優質標的;具體來看:1.雷達:國睿科技、四創電子;2.軍工電子:海蘭信、景嘉微、久之洋;3.軍工通信:杰賽科技、特發信息、華訊方舟;4.衛星導航:耐威科技;5.信息安全:同有科技。
資產證券化 關注航天系上市公司
今年3月份,國防科工局印發了《涉軍企事業單位改制重組上市及上市后資本運作軍工事項審查工作管理暫行辦法》,規范涉軍企事業單位改制、重組、上市及上市后資本運作行為。正是在這一背景下,與科研院所改制,科研院所資產注入上市公司相關的軍工資產證券化主題投資機會被市場普遍看好。
分析人士也表示,軍工資產證券化是軍工行業長期高估值的支撐。從2013年開始,軍工集團旗下上市公司資產注入的步伐穩步向前推進。2016年將開始以研究院所資產注入為主的第二輪軍工資產證券化高峰期,預計軍工科研院所將于近期完成分類,相關政策隨后將出臺。預計無論是頂層籌劃,還是具體領域,軍民融合都將迎來全面提速發展期。
太平洋證券表示,科研院所改制是近期軍工板塊內最確定的投資機會,隨著相關政策的出臺,制約軍工科研院所改革的最后障礙將被掃除,軍工資產證券化步驟有望加快。其中,航天系資產證券化率較低,航天科技集團提出到“十三五”末的資產證券化率目標為45%,目前僅有15%,提升空間巨大,可重點關注航天動力、航天電子。
從上述機構看好的2只個股市場表現來看,近期表現均較為突出,尤其是航天電子,6月份以來累計漲幅達到21.87%,基本面上,公司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旗下從事航天電子測控、航天電子對抗、航天制導、航天電子元器件專業的高科技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