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節前利好的刺激下,行情又讓市場為主一動。早盤高開后借勢上攻,最高摸至3143點附近,但面對4月底的階段性高點3150點區域,指數的反彈仍然顯得單薄,重點僅從量能就略知一二。反彈遇阻后,指數開始快速回落,其結果自然是因為部分資金的逢高套現所致。午后大盤再沒有沖高的動力,回歸后的指數只能圍繞30日均線做文章,但直到收盤還是沒有收于其上。在監管不斷加強的高壓背景下,市場流動性意愿的壓制讓市場缺乏升氣。
證監會發言人5月27日表示,證監會將修改《上市公司大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干規定》,引導上市公司有關股東減持行為規范有序進行。這也是針對前期大股東等清倉式減持、斷崖式減持,有目的性的加強監管。這一舉措在市場引發巨大的反響,各種聲音褒貶不一,這里不做深入探討。就市場發展來看,減持新規在制度上極大的遏制了“大小非”們的賺錢套路,對股市的長期投資價值具有重大意義。但短期細節的影響則較為復雜。
我們看到,被市場解讀為厲害的消息讓節后市場頭腦一熱的大幅高開。但很快又被打回原形,這讓消化利好后的大盤很快回到殘酷的現實。如果說反彈源于消息,那么不力一方面是源于對消息的褒貶解讀,直接引發看好與看淡者兩大對立面分歧加劇。而大盤沖高正好給了部分看淡資金逢高變現的機會。另一方面是源于市場本就的情緒低迷,謹慎心理導致市場跟風盤意愿缺失,進而讓大盤反彈失去原動力。當東風壓倒西風,反彈也就曇花一現。
技術上,節前關注的下方年線支撐和上方雙底頸線突破兩大技術位,正好在利好的刺激下向上形成突破。但美中不足的是突破力度不夠強,反彈空間不夠高。這無形中加大了對于小雙底頸線位突破的不確定性。從均線系統來看,伴隨著利好突破的指數在30日均線附近反復爭奪。而短期的5、10、20日均線金叉未能跟進形成支撐。如果短期能夠站穩于30日均線之上,后期反彈還值得期待。否則,一旦落于30日均線之下,不排除回試年線的可能。
在兩融余額方面,截至5月26日,兩市合計8639.94億元,減少62.46億元。前期大盤指數從3295點跌到3016點,下跌8.5%的幅度。兩融資金從9356億下降到8640億,萎縮幅度為7.5%。指數調整與兩融余額萎縮,在幅度上趨于同步,兩者誤差僅為0.8%,在1%以內。可以看出,融資余額是一個落后指標,如果后期指數不再創出新低,就說明目前底部的確認已經逐步明確。
由此來看,隨著多項技術指標的回穩,以及大盤指數的二次探底之后,盡管整體市場表現并非期望中那么強,但市場已經開始步入筑底階段。在此前提下,投資者可以開始考慮適當加倉的動作,但其中仍然還有較強的技術性。在買入機會方面,建議穩健者在年線附近布局相對安全,并且成為以半倉為宜;而激進者則可以考慮在站上30日均線時輕倉介入。投資機會可以繼續關注權重股中龍頭的表現。另外,可以從節前的減持政策中挖掘題材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