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今天上午通知各大行在滿足流動性的前提下,美元全部上存央行。隨即,某股份制大行向藍鯨銀行頻道回應稱,情況屬實,但目前不便發聲。
一大行相關人員向藍鯨銀行頻道透露:“央行此舉無疑是加大對外匯的重視,避免人民幣匯率進一步大幅波動,對金融秩序帶來沖擊?!?/p>
近期,兩地人民幣雙雙走高,在岸人民幣一度跳漲近200點。今日早間,離岸人民幣兌美元短線快速走高逾百點,升破6.84關口,最高一度升至6.8365元,刷新2月8日以來新高。截至發稿,在岸人民幣兌美元16:30收盤價報6.8610元,較上一交易日漲68點,創逾三個月最高收盤。
而業內人士對藍鯨銀行頻道表示,央行此舉可能與日前穆迪將中國主權信用評級從Aa3下調一級至A1有關。穆迪側重于評價當前的金融穩健狀態,將目前中國整體杠桿率較高作為金融穩健性方面的判斷依據,并據此作出了悲觀估計。
對此,財政部相關負責人認為,穆迪基于“順周期”評級的不恰當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高估了中國經濟面臨的困難,低估了中國政府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適度擴大總需求的能力。
就在昨日(5月25日),商務部發布《關于中美經貿關系的研究報告》(下簡稱:《報告》)稱,為了防止人民幣匯率出現超調和短期的劇烈波動,中國央行在必要時對市場提供了美元流動性支持。但這種做法既不是為了妨礙國際收支的有效調整,也不是為了刺激出口而競爭性貶值,更不是為了控制人民幣匯率的絕對水平,阻止人民幣匯率因市場因素而進行正常調整,不屬于匯率操縱范疇。
另外,據《報告》統計,2005年7月至2016年12月,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升值47%。2005年7月人民幣匯改前1美元合8.28元人民幣,2014年1月達到6.09元,累計升值達3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