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將為資本市場帶來廣闊的投資機遇,不僅為市場帶來主題性機會,更是成長性機會。
聚焦市場表現,盡管“一帶一路”概念部分個股近期出現回落。不過,在多數券商分析師看來,對相關公司的投資更著眼于長期,短期回調反而為投資者提供了良好的建倉期。
對于“一帶一路”的機會券商幾乎是一邊倒的唱多。“最大風口”、“強勢延續”、“最強主題”都是形容對“一帶一路”主題的態度。
事實上,配置相關概念股已經令機構投資者賺到不錯的收益。例如成立于2015年以后的“一帶一路”主題基金表現就非常不錯。“一帶一路”主題基金目前大約包括了六只產品,分別是華安新絲路主題、博時絲路主題、易方達新絲路、前海開源“一帶一路”(A/B)、國投瑞銀新絲路、光大“一帶一路”等,其中多數為混合型,也有股票型基金,數據截止到2017年5月18日,這些基金近一年以來的漲跌幅分別為:27.30%、6.61%、12.38%、-8.42%、-7.83%(A/B)、10.77%、17.62%。近6個月以來的漲跌幅分別為:5.64%、-10.51%、1.70%、-13.47%\-13.05%(A/B)、-2.18%、0.93%。
那到底是哪些板塊和個股才是真的受益于“一帶一路”建設呢?為此,《投資者報》記者集納了東興證券、中投證券、方正證券、國金證券等四大券商的觀點,看看投資者該如何抓住千載難逢的機會?
把握三條投資線索
多家機構表示,“一帶一路”倡議不僅為市場帶來了主題性機會,更是成長性機會,近期市場調整給長線資金提供良好建倉期。而且,相關公司的投資邏輯將切換成業績驅動,優質個股將脫穎而出。
東興證券分析師鄭閔鋼稱,“一帶一路”若僅限于事件驅動(愛基,凈值,資訊),則意味著該主題的持續性和空間將食之無味。“今年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有望將‘一帶一路’從事件驅動的牢籠中解脫出來,成為繼新能源和PPP之后第三大年度主題。觀測‘一帶一路’能否破繭成蝶,主要可以盯住三個信號:政策、建設和需求。目前政策和建設信號已出數年,主要關注政策出臺力度和各項施工建設在邊際增速上的變化,同時需求能否爆發將成為關鍵點。”
中投證券研報依據“AEI智庫的中國對外投資/工程合同數據庫”,對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的具體進展做了梳理并得出以下結論:“最主要的領域是能源、交通、地產、科技;最重要的區域是東南亞、南亞、西亞;最核心的國家是俄羅斯、巴基斯坦、馬來西亞、埃及、以色列、印度尼西亞、新加坡。”
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力挺“一帶一路”概念。他指出三條投資線索值得關注:首先,是PPP模式與“一帶一路”相結合帶來優勢產能的輸出,主要涉及建筑、建材、機械等行業。其次,是以高鐵、通信、電力設備等高端制造(愛基,凈值,資訊)業為代表的優勢產業的對外推廣。第三,是關注西部地區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走向新一輪前沿。
國金證券分析師李立峰建議把握三條投資主線,海外建筑施工、重大裝備“走出去”以及重點區域。海外建筑施工企業將率先受益于“一帶一路”沿線基礎設施建設。國金證券首推從事交通、電力、能源等項目建設,并且擁有大量海外訂單的央企。“一帶一路”建設將帶動我國重大裝備出口增長,特別是工程機械、電力設備、高鐵等高端制造業出口。此外,國內“一帶一路”核心區域也將有項目持續落地,特別是新疆、福建、西安和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