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復牌路上苦苦掙扎近兩年的*ST新都,成為今年A股退市第一股。近日,深交所對*ST新都依法作出了股票終止上市的決定。這讓不少網民看到了監管部門推動退市機制常態化的決心。他們認為,在發行制度不斷完善、新股發行步伐不斷加快的情況下,如果退市制度不能常態化,就會大大影響股市生態的改善。當前,亟須進一步完善退市制度,使那些不符合市場要求的企業,都能按照退市制度的要求退出市場。
保殼套路漸失靈
一些網民表示,*ST新都退市表明上市公司保殼套路正逐漸失靈,退市制度的嚴格執行讓A股“不死鳥”神話破滅。
“讓‘不死鳥’死一回,是市場樂意看到的。”網民“皮海洲”表示,讓一些垃圾公司退市,對于A股市場的健康發展很有必要。從加強股市監管的角度,尤其是從治市的角度,A股市場確實有必要打通企業退市的通道,改變目前A股市場的“不死鳥”現象。
網民“馬光遠”認為,只有“退市”這樣的“死刑”被執行,才會對造假企業構成真正的威懾力。中國資本市場只有在退市制度等方面構筑起利益保護的制度之墻,才能真正改變圈錢市的本質,恢復投資者的信任和信心。上市公司退市機制作為證券市場制度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淘汰劣質公司,施加外部壓力,對上市公司提高績效和完善公司治理具有極為顯著的激勵約束效應。
完善退市制度
網民認為,未來退市常態化可期。為此,需要進一步完善機制,強化監管。
“退市制度需要問責機制。”網民“杜坤維”說,無論是造假上市還是信披違規,會計師事務所和保薦機構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在上市公司和相關各方無力承擔賠償責任的情況下,應該把賠償責任向中介機構順延。網民“皮海洲”說,有關責任人不僅應該承擔相應的行政責任,更應該為此承擔法律責任,包括賠償投資者的損失。
還有網民表示,應進一步改革與強化退市標準。國外成熟市場上市公司的退市標準,包括公司業績、股東持股比例、資產負債、虛假陳述等方面的量化指標,不妨結合A股市場的現實情況加以借鑒。
此外,網民“曹中銘”指出,主動退市公司應占據一定的比例。境外成熟市場中,既有強制退市,也有主動退市,在美國等成熟市場,主動退市的比例甚至超過了強制退市。如2003年至2007年,紐約證券交易所年均退市率6%,約二分之一是主動退市,納斯達克年均退市率8%,主動退市占近三分之二。缺乏主動退市公司的參與,退市常態化仍是一句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