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网站在线导航,真人无码作爱免费视频,国产高清精品二区三区,免费AV网站在线观,国产福利视频100大全,欧美激情四射黄色,看电影来国产精品黑夜视频,成年人黄色视频免费观看网站

您的位置:財經 要聞 / 產業 / 國內 / 國際 / 專題 > 跨境逃避稅如何避免?非居民金融賬戶涉稅信息7月1日啟動

跨境逃避稅如何避免?非居民金融賬戶涉稅信息7月1日啟動

2017-05-23 16:31?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約需要 分鐘的時間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隨著跨境涉稅情報交換相關法規的完善,國際稅收透明度將進一步提高,隱匿境外收入資產、惡意偷逃漏稅等行為,將受到打擊。

  5月19日,我國《非居民金融賬戶涉稅信息盡職調查管理辦法》(下稱“辦法”)由國稅總局、財政部、央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等六部委聯合對外發布。我國承諾實施“金融賬戶涉稅信息自動交換標準”(下稱“標準”),并確定首次對外交換信息時間為2018年9月。

  要實現這一承諾,遵循上述“標準”,首先需要由一國或地區金融機構通過盡職調查,識別另一國或地區稅收居民個人和企業在該金融機構開立賬戶,掌握相關涉稅信息,按年上報給金融機構所在國和地區主管部門,再進行跨國或地區的情報交換。

  上述《辦法》給出了盡調的操作指引,也給出了系列時間表,2017年7月1日,金融機構開始對新開立的個人和機構賬戶開展盡職調查;2017年12月31日前,金融機構完成對存量個人高凈值賬戶(截至2017年6月30日金融賬戶加總余額超過100萬美元)的盡職調查等。

  目前全球共有100個國家和地區承諾實施“標準”,其中包括百慕大、英屬維爾京群島、開曼群島等諸多國際避稅地。2017年將有50個國家和地區首次交換信息,包括我國在內另外50個國家和地區將在2018年首次交換信息。

  時間表確定

  上述《辦法》遵循了“金融賬戶涉稅信息自動交換標準”,該“標準”由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會同G20成員國制定,旨在構建良好的國際稅收征管秩序,避免各國(地區)具體實施水平參差不齊的情況;同時,也充分考慮了國內實際,由于涉及金融機構日常合規工作和客戶體驗,《辦法》數次通過金融主管部門廣泛征求金融業界意見,并于去年10月份公開征求意見。

  部分金融機構并不需要履行盡職調查義務。《辦法》明確,依法在我國境內設立的存款機構、托管機構、投資機構和特定的保險機構等金融機構,需要按規定開展盡職調查;但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汽車金融公司、消費金融公司、貨幣經紀公司、證券登記結算機構以及其他不符合條件的機構,不需要開展盡職調查。

  所謂盡職調查,是指金融機構按照規定的程序,了解賬戶持有人或者有關控制人的稅收居民身份,識別非居民金融賬戶,收集并記錄相關賬戶信息。一直以來,我國金融機構在主管部門要求下,為了反洗錢目的,已經開展了類似客戶身份識別工作。

  從2017年7月1日起,我國境內金融機構將對存款賬戶、托管賬戶、投資機構的股權權益或債權權益以及具有現金價值的保險合同或年金合同開展盡職調查。這些賬戶不論金額大小,都應通過盡職調查識別賬戶持有人是否為非居民。

  不同類別賬戶的盡職調查要求和程序有所不同。新開賬戶盡職調查要求相對嚴格,需要開戶人提供其稅收居民身份聲明文件,金融機構根據開戶資料進行合理性審核;存量賬戶盡職調查程序相對簡易,金融機構主要依據留存資料進行檢索。有條件的金融機構可以選擇將新開賬戶盡職調查要求適用于存量賬戶。

  新開設的個人、機構金融賬戶,要求從2017年7月1日開展盡職調查。

  存量賬戶盡調時間表也出臺。對于個人賬戶,對于截至2017年6月30日賬戶加總余額超過100萬美元的高凈值賬戶,要求在2017年12月31日前完成盡調;對于低凈值賬戶,要求在2018年12月31日前完成盡調。對于機構賬戶,截至2017年6月30日賬戶加總余額超過25萬美元的,要求在2018年12月31日前完成盡調;對于存量小額機構賬戶,金融機構無需開展盡職調查。

  按規定,金融機構報送的涉稅信息包括,賬戶持有人名稱、納稅人識別號、地址、賬號、賬戶余額或價值、利息、股息以及出售金融資產(不包括實物資產)的收入,國家稅務總局要求報送的其他信息等。

  聯合打擊偷逃漏稅

  在已承諾實施該標準的國家(地區)設立的金融機構,都需要識別非居民賬戶,并向所在地稅務當局報送賬戶相關信息——這意味著,我國稅收居民個人在這些國家(地區)開立金融賬戶時,需要提供相關信息。

  這為各國(地區)進行跨境稅源監管提供信息支持。中央財經大學國際稅務研究中心主任曹明星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2008年金融危機帶來較為普遍的財政危機,主權國家保護稅收主權意識漸強,通過多邊公約安排,在稅收征管上加強合作,交換涉稅信息成為共識,也成為普遍規矩。隨著稅收情報的交換,對于惡意逃避稅,會有比較大的遏制。中稅網稅務師事務所總裁王冬生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許多國家的稅法,對包括個人、企業在內的居民納稅人的境內外所得征稅,要求居民納稅人申報境外收入。現實中一些企業或個人隱瞞境外收入,如果沒有國際間稅收情報交換,各國沒有加大稅收征管合作力度,瞞報海外收入被發現的風險較低。隨著國際稅收征管合作的深化,納稅人不如實申報境外收入被發現的概率大大提高。

  國家稅務總局表示,金融賬戶涉稅信息自動交換是各國(地區)之間加強跨境稅源管理的一種手段,不會增加納稅人本應履行的納稅義務。交換的信息是來源于境外的第三方信息,主要用于各國開展風險評估,并非直接用于征稅。對評估列為高風險的納稅人,稅務機關將有針對性地開展稅務檢查并采取相應后續管理措施。依法誠信申報納稅的納稅人無須擔心因信息交換而增加稅收負擔。

  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稅收研究室主任張斌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避稅地除了稅率低之外,還因為信息不透明,導致稅收來源國沒法有效征稅。金融賬戶涉稅信息自動交換機制,能提高稅收信息透明度。但金融賬戶信息并不能作為直接征稅依據,因為賬戶余額有可能是收入,也有可能是借貸來的資金,稅務機關可以利用金融賬戶信息來甄別風險,通過稅收檢查來判斷認定是否有偷逃漏稅行為。

  此外,金融機構收集和報送非居民賬戶信息,不會造成客戶信息泄露。《辦法》規定金融機構應對客戶信息嚴格保密;金融機構有義務向客戶充分說明其需履行的信息收集和報送義務,不會在客戶不知情的情況下收集賬戶信息;相關部門應按規定對客戶信息進行保密;兩國稅務主管當局間通過經安全加密的統一傳輸系統開展信息交換;還有,金融機構報送的客戶信息原則上僅用于稅收征管目的。


標簽

閱讀了該文章的用戶還閱讀了

熱門關鍵詞

為您推薦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報
漲停
要聞
產業
國內
國際
專題
美股
港股
外匯
期貨
黃金
公募
私募
理財
信托
排行
融資
創業
動態
觀點
保險
汽車
房產
P2P
投稿專欄
課堂
熱點
視頻
戰略

欄目導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學股
名家
財經
區塊鏈
網站地圖

財經365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經365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魯ICP備17012268號-3 Copyright 財經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門基礎知識財經365版權所有 證券投資咨詢許可證號為:ZX0036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