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 中國7月通脹基本符合市場預期,繼續呈現總體持穩態勢。分析師表示,下半年通脹形勢料仍溫和,但年底需警惕通脹上行的風險;政策上,目前防風險調結構的基調料繼續保持。
“7月份通脹總體仍比較溫和,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對下游影響有限,說明需求并沒有顯著擴張。后續來看,偏緊的流動性對通脹仍有較大抑制作用,總體溫和。”華寶信托宏觀分析師聶文表示。
中國國家統計局周三公布,7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1.4%。7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上漲5.5%,這是PPI連續第11個月同比正增長,也是連續第三個月漲幅在5.5%。
7月CPI環比上漲0.1;PPI環比上漲0.2%。7月CPI中的食品價格同比下降1.1%,非食品價格同比上漲2.0%。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繩國慶點評數據稱,環比看,7月食品價格下降0.1%,影響CPI下降約0.02個百分點。受大范圍持續高溫天氣和區域性強降水影響,鮮菜價格連降5個月后上漲7.0%;高溫導致蛋雞產蛋率下降,儲運成本提高,雞蛋價格上漲4.0%,兩項合計影響CPI上漲約0.17個百分點。時令水果大量上市,鮮果價格下跌9.2%;豬肉消費進入淡季,價格下降0.7%,兩項合計影響CPI下跌約0.18個百分點。
非食品價格上漲0.2%,影響CPI上漲約0.13個百分點。暑期旅游出行人數增多,飛機票和旅行社收費價格分別上漲10.5%和6.1%,兩項合計影響CPI上漲約0.13個百分點。
同比來看,繩國慶稱,據測算,在7月份1.4%的同比漲幅中,去年價格變動的翹尾因素約為1.0個百分點,新漲價因素約為0.4個百分點。
中信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諸建芳等表示,進入四季度后,目前食品CPI漲幅已開始觸底回升,豬周期對CPI的負面拉動將也逐漸減輕,持續上漲的工業品價格將也使得非食品CPI保持在高位,因此要警惕四季度后半段CPI漲幅將進入上升通道,他們預計2018年CPI漲幅中樞水平回升至2.5-3.0%。
數據公布后,國債期貨小幅沖高,不過此后震蕩回落。上午11:24分,10年期國債主力合約T1712最新報94.350元,小跌0.02%。中國股市滬綜指繼續震蕩,早盤微收跌0.21%至3,275.01點。
**PPI漲勢難以為繼**
7月以來以黑色金屬為代表的工業品價格漲勢明顯,帶動PPI環比轉正。不少分析人士預計,未來一兩個月工業品仍面臨上漲壓力,但這種升勢不可持續,而且在終端需求不太強勁的情況下,上游升勢難以傳導至下游。
繩國慶指出,7月PPI環比由降轉升,主要受鋼材、有色金屬等產品價格上漲影響。生產資料價格上漲0.2%,生活資料價格持平。從主要行業看,環比漲幅擴大的有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分別上漲2.7%和1.5%,合計影響PPI上漲約0.3個百分點。
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姜超等表示,8月以來煤價有所走弱,但鋼價續漲,油價再度被上調,預測8月PPI環比上漲0.2%,考慮到基數上升,同比或繼續穩定在5.5%。
國信證券宏觀固收團隊董德志、李智能則認為,根據中國制造業PMI數據,7月新訂單指數和生產指數環比均有所回落,反映需求增速在放緩。此外,7月的進出口增速明顯回落,大幅低于市場預期,其中進口下滑多于出口,顯示內需回落更加顯著。
“我們認為,在房地產調控政策仍在延續、地方政府融資沖動受到抑制、基建投資受制于財政支出壓力等情況下,拉動經濟的主要動力將逐漸減弱,PPI環比難以持續反彈,今年下半年PPI同比持續回落的趨勢難以改變。”他們稱。
**政策繼續側重防風險**
通脹水平保持溫和,也意味著政策仍可以將主要精力置于防風險之上。姜超等指出,雖然近期商品、食品環比漲價,但食品上漲主要來自季節性,再加上去年商品價格基數也在大幅走高,整體通脹依然穩定。央行最近表態繼續實施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處理好穩增長、調結構、控總量的關系。其中控總量是在金融工作會議上首次提出,意味著未來貨幣總量增長將會受到約束,貨幣政策難以放松。
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經濟學家章俊也表示,中國央行貨幣政策立場從去年年底開始轉向中性,其間通脹形勢并沒有發生趨勢性的變換,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出于對國內金融加杠桿和資產價格泡沫的擔憂,把政策重心轉向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
“對于中國央行而言,目前幸運的是,年內通脹和經濟基本面相對平穩,我們認為有利于央行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推動金融去杠桿和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上來。”他稱。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長王軍亦認為,由于當前經濟整體平穩,政策不會更緊,主要精力還會放在防風險、調結構上,這從長遠看對中國經濟是有利的。
獲取更多財經新聞訊息,請關注財經365。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