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明確將加快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這是繼稅優健康險將于今年7月1日全國試點之后保險業再一重大利好消息。
國務院常務會議認為,加快發展商業養老保險,可以進一步完善社會養老保障體系、促進養老服務業多層次多樣化發展,有利于適應人口老齡化和就業形態新變化,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養老保障需求,助力“老有所養”。
所謂個稅遞延型養老保險是指個人收入中用于購買商業補充養老保險時,其應繳個人所得稅可延期至提取保險金時再繳稅。
隨著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各地養老金支出捉襟見肘,商業保險在社會保障中的作用越來越不容忽視。人社部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我國60歲以上人口已達2.3億人,占總人口的16.7%,65歲以上人口達1.5億人,占10.8%,據預測,我國老年撫養比將由目前的2.8:1達到2050年的1.3:1。
根據國務院常務會議,主要從三個層面加快發展商業養老保險。
一是支持商業保險機構為個人和家庭提供個性化、差異化養老保障,積極提供企業和職業年金計劃產品和服務。大力發展老年人意外傷害、長期護理、住房反向抵押等商業養老保險,逐步建立長期照護、康養結合、醫養結合等養老服務保障體系。探索發展針對無子女、“空巢”家庭等特殊群體的綜合養老保障計劃。
二是確保商業養老保險資金安全可靠運營,實現保值和合理回報。鼓勵商業養老保險資金以投資新建、參股、托管等方式興辦養老機構,支持發展適應養老機構經營管理風險要求的責任保險。
三是加大政策扶持,落實好國家支持保險和養老服務業發展的相關財稅政策,加快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支持商業養老保險機構有序參與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為商業養老保險資金參與國家重大項目和民生工程等建設提供綠色通道和優先支持。加大監管力度,督促保險機構提高服務質量,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切實防控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