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由中國國家家發改委、中國科協、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的,以“產業雙創”為主題的“2017創響中國巡回接力北京站”論壇上,與會企業表示,萬眾創新目標的實現,僅靠行業龍頭企業是不夠的,中國企業應該關注創新領域初創企業與規模較大或是上市公司的協作,推動“聯合創新”模式。
京北金融合伙人于進勇認為,推動中國大企業與小企業合作的前提是要肯定小企業本身發展的活力和重要性。而在他看來,小企業是幫助大企業實現更大更強夢想的關鍵助推因素。
于進勇進一步解釋說,轉型是企業發展路上永恒的主題,可是“船大難掉頭”,規模越大的企業在進行產業轉型創新時面臨的困難也就越大,這時候就需要企業在某一領域孵化一些小規模的創新企業來推動整個企業集團規模化創新的實現。由于小型創新企業發展與大企業整體發展是割離的,大企業不需要太多投入就可以先行驗證轉型路徑的可行性,小企業或創業團隊也可以從中得到發展機會和支持,屬于雙贏。
至于大企業與小企業“聯合創新”的具體合作模式,新龍脈資本管理合伙人王雨荍表示,美國和以色列企業的合作模式十分值得借鑒。她舉例說,很多美國金融企業,常常分包一些業務給以色列的小企業,這些小企業在承接外包業務多年后,就可以于行業內特定產業鏈緩解形成積累,部分企業甚至還有了一定的創新成果,之后這些中小企業常會被其他中等規模企業收購進行業務補充,最終形成了行業內又一家大企業,為整個國家的企業發展生態圈建立起一個良性循環。
具體到中國企業的發展,王雨荍認為,上述模式也可以實現,實現的關鍵是無論中國資本還是中國企業,未來要解放思想,更多地去接觸新事物,目前在中國,推動高科技領域和傳統制造業間的企業合作就是營造企業發展良性生態圈不錯的突破口。
而鼎盛信和資本創始合伙人楊旭則提醒小企業,如果有意與大企業進行合作,一定要先行把企業的歷史沿革、企業的管理規范、企業的人才管理等各項制度決策體系搭建好,因為資本市場最喜歡的合作標的特點就是透明、干凈和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