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政府網站發展指引》,對全國政府網站的建設發展作出明確規范。(6月9日人民網)
門戶網站“僵尸病”纏身,側面也反映出相關政府部門對網站管理“重建立輕運營”的態度。
隨著電子信息的高速發展,借助網絡平臺進行政務公開的做法已經司空見慣。政務網站的建立公開化常態化,不管是用于政府信息公開或是收集社情民意,對服務老百姓絕對是利好的。但是依然有部分政務網站長期處于“休眠”不運行狀態,“僵尸病”纏身現象沒有得到根治。
從政府建立官方網站出發點來說,無疑是希望通過信息化手段將政務動態、政策咨詢等第一時間提供給老百姓,“陽光政務”的原始態度毋庸置疑、值得肯定。但在其“售后服務”的過程中,卻出現信訪專欄上回復牛頭不對馬嘴、辦事服務專欄內容漏缺、在線咨詢杳無音信等多種匪夷所思的“奇葩”現象。比如在國辦抽查工作中發現,一些服務中心網上僅有服務事項目錄,沒有具體內容;信訪公開欄中,信訪回復辦理“無影蹤”等情況,“疏于管理”的結果與建立政務官網的初衷背道而馳。
政務網站“僵尸病”纏身,主觀上反映出所屬政府部門對網站管理疏于重視;客觀上,因為管理技術不高、人員配備不齊、資金保障不足等原因,部分政府部門對政務網站管護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造成網站信息更新不及時、服務內容不全面,官方網站形同虛設現象。
國辦此次發布的“發展指引”,在開辦流程、統籌推進政府網站集約化、網絡安全維護等方面對政務網站提出了更高、更嚴的要求。筆者認為,有了嚴格要求才能“使之進步”。
相關政府部門應積極主動地按照“發展指引”要求,及時做好更新維護和后臺服務,制定更加切實有效的措施保證門戶網站規范化常態化的運行;同時不斷探索更加集約化、豐富化、共享化的創新模式,針對不同使用對象制定人性化、精細化的一站式信息查詢,為老百姓提供更加全面化、科學化的線上服務。讓政務網站徹底擺脫疾病纏身,不僅為民辦實事,更能為民添樂趣,實實在在“醒過來”、“活得好”、“動起來”,成為老百姓與政府部門之間朝氣蓬勃的民生“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