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黑色系供給側改革為企業端輸血的成效顯著,也令大宗商品指數出現了QE1和四萬億時期的漲幅。展望2017年,農產品供給側訴求和原油因素影響意味著國內經濟向準滯脹方向驅動的可能性正在上升,一旦如此,2017年大宗商品市場肯定不算“小年”。而其中的風向標——黃金和原油走勢,尤其值得關注。
貴金屬有望延續漲勢
國內春節假期紐約商品交易所(COMEX)黃金期貨合約累計上漲1.61%,白銀期貨則上漲3.79%。截至1月24日的過去一周,對沖基金和基金經理小幅減持COMEX黃金凈多頭頭寸256手至59679手,白銀投機凈多頭頭寸增加4357手至55109手,凈多倉連增四周。
有分析認為,美國新政府的減稅和增加開支政策還有待國會批準,與墨西哥和中國發生貿易風險以及圍繞美聯儲政策的不確定性等潛在問題將利多貴金屬,節后漲勢有望繼續。
對于2017年的貴金屬走勢,天風證券研究員張靜靜預計,2017年一季度美國大概率將陷入準滯脹,美元小幅回調、貴金屬反彈可能性大;3月英國脫歐或為美元提供重新走強機會,但對貴金屬未必利好,且6月有望再次迎來聯儲加息,由此二季度貴金屬走低概率較高;美元持續走強或將導致海外美元流動性枯竭,一旦如此三季度可能爆發區域性經濟危機,貴金屬也將重挫;四季度隨著美元沖頂回落貴金屬也將進入大級別的反轉行情。
市場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負利率債規模的擴張顛覆了傳統的資產配置邏輯,黃金被最大程度地賦予了債的屬性,其商品屬性被顯著壓縮。一旦通脹預期走強,全球負利率債規模收縮,黃金就會遭到拋售;若通脹預期疊加經濟復蘇預期,拋售將更為兇猛。以美國大選為分水嶺,此前市場對通脹預期已經變得敏感,此后特朗普邏輯令通脹預期疊加了美國經濟增長提速的前景。因此,特朗普當選前,黃金高位震蕩并略有回落;特朗普當選后,則一瀉千里,且呈現出“油價越高,黃金跌勢越猛”的異常走勢。
不過業內人士認為,黃金作為市場上的“無息”貨幣,在美元強勢下目前保持弱勢。但通脹預期依然存在,特別是原油保持震蕩走強之際,黃金價格下跌又會吸引投資者的關注,作為資產配置的力度可能會被再度加強,這又會使得黃金將逐步擺脫目前跌勢。
原油多倉破近年紀錄
如果說,黃金和原油素來是大宗商品市場的一段姻緣,那么2016年年底,這對“戀人”卻分手了。從歷史上看,黃金和原油在多數時間里呈正相關,其相關性高達約80%,但11月原油走強之際,黃金卻從上半年的績優生變成下半年的績差生,走出了沖高回落的態勢。
2016年11月14日開始,國際油價從44美元/桶一度站上56美元/桶,至今累計漲幅高達24%。對于此輪漲勢,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限產是一聲驚雷。11月30日OPEC在維也納會議上作出決定,成員國集體削減日均原油產量120萬桶,即日均產量峰值控制在3250萬桶,減產協議將從2017年1月1日開始正式實施,為期6個月,6個月后是否繼續延長實施該協議將再作定奪。不僅如此,12月11日,OPEC與非OPEC產油國在維也納達成了十五年來首個聯合減產協議,這是一個標志性事件,引爆了多頭的熱情。由于OPEC不再增產,在原油需求緩慢增長的預期之下,市場普遍認為在2017年下半年至2018年上半年之間,全球原油供需有望實現再平衡。
例如,在ICE布倫特原油市場上,期限為2018年12月的100美元/桶的原油看漲期權熱度上升,這種期權合約賦予投資者以低于每桶100美元的價格買入2018年12月原油期貨合約的權力。這就意味著一旦油價如愿走高,這些期權有可能獲得很大收益。換言之,有人認為油價上漲至每桶100美元不是夢。
然而,原油市場的不淡定情緒正在不斷走高——國內節日期間,紐約原油市場上,對沖基金的多頭頭寸更是達到了過去兩年半以來的新高。有資深人士提醒,這種多頭頭寸或是空頭頭寸的峰值往往預示著原油市場很可能正在進入關鍵拐點。
據介紹,上次出現紐約原油市場上的對沖基金多頭頭寸達到這個峰值水平需要追溯到2014年2季度末,而上次的峰值緊接著伴隨油價從高位的接近每桶110美元一路腰斬至50-60美元;而最近一次的對沖基金多頭頭寸達到低谷則出現在2016年年初,對應油價處于近年來歷史最低位的每桶26-3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