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險資大肆舉牌,甚至被稱為“險資元年”。如今,隨著恒大等險資巨頭被重罰,這匹脫韁的野馬已經被勒緊了韁繩。事實上,早在此次險資被罰之前,今年初管理層就出臺了一系列規范險資投資股市的舉措。如1月24日保監會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保險資金股票投資監管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禁止保險機構與非保險機構一致行動人共同收購上市公司;2月22日,保監會的新聞發布會對險資投資做出了主輔界定,即在投資中應以固定收益類的產品為主,股權等非固定收益類的產品為輔;股權投資應以財務投資為主,戰略投資為輔;戰略投資以參股為主,控股為輔。
從上面的一系列“組合拳”不難看出,以往部分險資通過萬能險等產品瘋狂“跑馬圈地”,然后在股市上舉牌的行為,今后將難以再現。去年12月,前海人壽與恒大人壽在保監會下發監管函之后,單月新增保戶儲金環比分別下降87.54%和74.86%,效果十分顯著。隨著監管的完善到位,新增保單大幅減少,存量保單則面臨陸續到期的局面。從這個角度來看,過往倚賴萬能險在股市上呼風喚雨的險資大鱷,不僅難以新增舉牌,過往舉牌的個股也都面臨被迫退出的窘境。
對于投資者來說,這批以往高舉高打的舉牌股,現在已經成為了燙手的山芋。險資不僅缺少新資金拉升,前期介入的籌碼也勢必要尋找機會拋售套現,在沒有消化完這部分拋壓之前,市場上其他主力也不會輕易去做“接盤俠”。前海人壽舉牌的個股最為明顯,尤其是持股比例超過5%的,大多出現縮量陰跌的走勢,投資者一旦買入如同陷入泥潭,很難有獲利的機會,典型的如萬科A和韶能股份。
其他暫時沒有被處罰的險資,其舉牌股走勢也普遍呆滯弱勢。富德生命人壽3個席位合計持有30%股份的農產品,股價在2016年下跌30%的基礎上,今年再度破位下行,跌幅約5.7%;安邦保險在2015年末舉牌的金風科技、同仁堂在最初的瘋狂之后,也是持續一年多的弱勢。2016年末因舉牌而瘋炒的中國建筑,在11月30日見頂之后持續回落,累計跌幅已經超過20%,且在近期大盤的反彈中紋絲不動。
從政策導向來看,未來險資勢必會朝著分散化、多元化來投資股市,集中舉牌單一個股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原先持股比例過高的品種也面臨著套現壓力,尤其是大盤股,重組機會小,壓力更大,相關個股投資者應當以回避為主,以免陷入泥潭而不能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