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要點
事件:
12月12日,央行公布11月貨幣金融數據:新增人民幣貸款1.21萬億元、預期1.32萬億元、同比少增596億元;新增社融1.99萬億元、預期2.17萬億元、同比少增6109億元;社融存量增速10%、較上月回落0.3個百分點;M2同比增速12.4%、較上月回升0.6個百分點。
點評:
政策支持企業融資結構改善,實體需求未明顯修復,穩地產效果尚不明顯
線索一:政策加力下,企業端融資延續改善,企業報表被呵護的相對較好。11月,新增企業貸款8700億元左右、同比增加超3200億元。其中,中長貸第二個月同比翻番至7367億元,帶動企業中長貸增速延續抬升、較上月上漲0.5個百分點至13.6%,企業短貸收縮,融資結構延續改善。從信用派生的角度也可側面印證,留抵退稅等政策支持下,企業存款增速攀升等推動M2 創近6年以來新高。企業信貸結構中,制造業結構亮點突出,對沖基建貸款走弱和地產貸款的拖累。
線索二:實體需求尚未明顯修復,票據依然有“沖量”痕跡。11月,票據融資超1500億元、與去年同期大體相當,較2019-2020年同期均值翻番;價格層面,11月,6個月國股銀票、城商行銀票轉帖利率較月初分別回落13BP和15BP,大幅低于往年同期水平。12月以來,6個月、1年期票據轉帖利率延續下行。
線索三:伴隨“三支箭”等措施落地,穩地產效果還待跟蹤,關鍵在于需求回升、但尚未出現改善信號。11月,居民貸款拖累信貸整體表現,新增居民貸款同比少增超4700億元。其中,居民中長貸單月新增2100億元左右,連續近1年同比少增、同比降幅維持3700億元以上的高位,與商品房銷售依然低迷等因素有關;居民短貸也相對較弱、單月新增525億元,僅為去年同期的3成左右。
重申觀點:政策支持下,企業端融資結構延續改善,但實體需求或尚未明顯修復。伴隨穩增長加碼,中央“加杠桿”、政策性金融工具等準財政或仍將續力,疊加融資累積的滯后效應等,對明年經濟的支持或逐步顯現。
常規跟蹤:債券、貸款拖累社融低預期,M1回落、M2超預期回升
社融低預期主因債券和貸款拖累。11月,新增社融1.99萬億元、同比少增6109億元,低于預期的2.17萬億元。分項中,企業債券不足600億元、同比少增3410億元,占新增社融同比少增一半以上,除到期量較大外,與11月理財“贖回潮”下部分債券取消發行等有關;政府債券、人民幣貸款同比均少增1600億元以上;非標融資中除信托貸款外、同比均有拖累,股票融資少增近500億元。
信貸分項中,企業端延續改善、居民端依舊拖累。11月,新增信貸同比少增近600億元至1.21萬億元,企業中長貸同比多增近4000億元至7367億元,新增企業短貸-241億元,票據融資近1550億元、與去年同期大體相當;居民中長貸同比減少超3700億元至2100億元左右,居民短貸同比少增992元至525億元。
M2超預期回升、與理財“贖回潮”等有關。11月,M1同比較上月回落1.2個百分點至4.6%,除基數拖累外,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企業活化動力不足;M2同比12.4%、高于預期的11.7%,較上月回升0.6個百分點,存款分項中,居民端為主要貢獻項、與理財“贖回潮”等有一定關系,非銀存款同比由負轉正、企業存款同比減少,財政存款同比少減3600億元、或指向財政支出放緩。
風險提示:
政策效果不及預期。債務壓制、項目質量等拖累穩增長需求釋放,資金滯留在金融體系;疫情反復超預期,進一步抑制項目開工、生產經營活動等。更多股票資訊,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