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www.hand93.com)訊:2019年以來,滬深兩市集體大漲,5G、投瘋、券商、白酒等板塊都有不錯的表現。但是最亮眼的應該是豬肉概念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豬周期。下面重點說一下另一個周期品種,有望爆發!
漲三年跌三年,白糖周期五六年。
把糖拆解一下,上游是種植業提供原材料,比如甘蔗、甜菜之類的;中游是制糖企業,把甘蔗榨成糖,下游是食品飲料。一看到種植養殖基本上都具有強周期性,當然糖也不例外!業內基本上都有“三年牛市三年熊市”的說法,以鄭州商品交易所的白糖主力期貨合約為例,來,直觀的感受一下這種強周期性。
現貨市場也是一樣,白糖現貨也呈現出周期性的價格波動形式,比如,柳州白糖現貨的價格,漲三年跌三年,周期性特別明顯。而背后的原因就在于,白糖主要由甘蔗壓榨的,全球有80%的糖都是以甘蔗為原料,而甘蔗呢,種植一次,蔗根可以長三年,所以甘蔗是典型的3年期蔗根作物。跟很多農產品作物一樣,價格上漲,蔗農就開始大面積種植,相應的白糖的產量就會增加,供給增加白糖價格下跌;糖價跌了,蔗農又開始減產,一減產供給減少,價格上漲;這樣一來一回周期性也就表現出來了。
國內糖企虧損,增產進入末期。工業品看需求,農產品看供給!基本上農產品的價格主要是靠供給側影響,因為需求側一般來說都比較穩定,基本上不存在需求突然間暴增或暴減的情況!所以,我們主要看供給側。
就國內市場而言,這一輪蔗糖的增產周期開始與2015/16年,2016年年底的時候白糖的價格達到7000元/噸,2017年因為受到增產預期的影響白糖的價格一路下跌,短短一年時間,白糖現貨的價格由7000多塊下跌到6000多塊,2018年又繼續下跌,白糖現貨的價格最低下探到5000元左右。
價格下跌,率先扛不住的就是糖企!根據天風證券的測算,目前國內制糖廠商的生產成本大概在5200-5600元/噸,所以白糖現貨的價格下跌到5600元以下,糖企就相繼進入虧損階段。產的越多虧的越多,一些企業干脆斷臂求生,不開榨了!根據天下糧倉的數據,截至到4月15日,廣西省的收榨廠商已經達到65家,云南的收榨廠商提升至10家,廣東省的收榨長生提升至22家,另外像內蒙、黑龍江、新疆等地區已經全部收榨!
制糖企業不賺錢,那么甘蔗的收購價格也好不到哪去,2019年廣西的收購價格已經開始下調10元至490元。收購價格的下降,那么種植甘蔗的收益也會下降,隨之而來的就是甘蔗種植面積的下降。目前國內已經處于增產末期,即將進入減產周期,國內的供給即將開始逐步收緊。
歐盟、巴西減產已成定局。國內供給即將收縮,國外減產也成定局!
從全球來看,巴西、印度、歐盟是全球白糖三大產區,產量分別占20%、17%、11%。先來看巴西,是全球最大的白糖生產國,但是巴西的甘蔗不僅制糖,而且還要制乙醇。一般來說,甘蔗壓榨之后成為甘蔗汁,而這些甘蔗汁一部分用來提取蔗糖,另外一部分可以進行酒精發酵制備乙醇,這樣一來,如果乙醇制備的多的話,相應的制備糖就比較少了,所以巴西糖的產量還要受到制糖比的影響。
現在因為糖的價格不斷下跌,原油的價格不斷上漲,這樣一來對于企業來說,制備乙醇的收益就要高于制備糖的收益,這就大大影響了企業用甘蔗制備糖的積極性。數據顯示,2018/19巴西的甘蔗總入榨量同比下滑了3.56%,含稅乙醇的銷量增長了42%,巴西中南部的一些企業制糖用蔗比例降至35%,這也就意味著差不多65%的甘蔗都拿去制備乙醇了。
再來看歐盟,歐盟跟其他產糖國有點區別,其他產糖國基本上用甘蔗,而歐盟用甜菜。根據生意社報道,預計歐盟今年的甜菜種植將進一步下降,作為歐盟最大的甜菜種植國法國預計甜菜種植面積可能同比下降8%。甜菜種植面積的下降將進一步抑制歐盟糖的產量。除此之外,歐洲最大的糖精煉商Suedzucker宣布在2020年之前關閉數家工廠,這反過來也會進一步影響接下來歐盟的甜菜種植面積。目前市場預計,歐盟2019/20榨季食糖產量或降至1800萬噸左右。
根據 KINGSMAN 預測,2019/20 榨季全球白糖產量缺口 193.4萬噸。世界三大產糖區域,其中有兩個都開始進行減產,唯一一個不確定的就是印度,但是從我們國家的白糖的進口結構來看,主要還是來自于巴西,進口印度糖的占比非常小。
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從巴西進口64.2%的白糖,2017年從巴西進口34.5%的白糖,連續兩年,從印度進口白糖的比例都非常低,基本上1%都不到,占比小,影響就小。
綜合來看,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白糖都即將進入減產階段,“甜蜜周期”蓄勢待發,目前只是缺少一個催化。周期輪回,風水輪流轉,現在表現暗淡者,未來可能重放異彩!更多股票資訊請關注財經365官網!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