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近期長端資金利率持續上行來看,市場對6月末的資金面并不樂觀。”國內某大型商業銀行金融市場部研究處人士表示,6月份歷來是資金面季節性偏緊時點,今年除了傳統的季末考核外,還將面臨加強版的MPA考核。
今年一季度末央行首次進行MPA考核的緊張局面還歷歷在目。九州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對記者說,MPA考核大致包括七大方面,其中可能會對銀行形成一定考核壓力的主要是在資本和杠桿情況下的廣義信貸增速指標。
“其原因在于,近年來銀行一直擴張速度過快、廣義信貸增速處于高位,尤其是部分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更是擴張迅猛,信貸的增速過快,使得銀行面臨著一定的廣義信貸考核壓力。”鄧海清說。同時,廣義信貸的過快增長對實體經濟有著不利的影響,也不利于降低過快增長的金融杠桿率,因此,廣義信貸增速仍將是6月MPA考核的重點,也是銀行考核壓力的主要部分。
而從外部來看,3月份美聯儲加息后,3月16日央行逆回購和MLF中標利率上行10個基點。中信證券固收團隊指出,目前從央行有意緩和人民幣匯率貶值預期的情況來看,美聯儲加息后,央行再上調逆回購利率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二問:資金缺口有多大?
今年一季度末,金融機構超額準備率降至1.3%的低位,二季度末的銀行體系超儲率較低是業內人士的共識。
“從央行視角來看,若不考慮逆回購、MLF和PSL等操作,6月份的資金缺口環比增加795億元,進一步擴大。”興業研究的研究員何津津昨日告訴記者。
具體來看,外匯占款下降,回籠資金300億元;財政存款減少,投放流動性3000億元;M0減少,投放流動性300億元;新增存款部分,合計回籠資金3795億元。據她測算,基準情形下,6月末的超儲率約為1.34%。
而從銀行及市場的視角來看,“目前出現資金缺口主要還是和之前金融去杠桿導致非銀機構縮表、委外贖回有關,壓力根源來自利率上行和市場流動性偏緊的大環境。”交通銀行發展研究部高級研究員陳冀告訴記者。
“由于現在資金成本整體上行,負債經營的機構通過擴表的方式難以對利潤產生貢獻,所以機構存在擴表動力不足、甚至有縮表的壓力,這反過來又會對市場造成壓制,形成非良性循環。”陳冀說。
三問:央行“底氣”何在?
不過,央行前瞻性地在公開市場注入資金、人民幣匯率穩定、監管協調的加強等都成為6月利多資金面的因素。
首先,從央行近期的操作思路來看,5月下旬就罕見地提前預告6月要進行MLF操作,給市場吃了顆“定心丸”。而且,“在投放品種方面,為了維持趨勢穩定、應對二季度末時點,央行近期就采用相對較長期限的28天品種,從而緩解跨季資金壓力。”陳冀說。
其次,人民幣匯率相對美元重新升值,或令外匯占款有所改善。有市場人士指出,央行近期在中間價定價機制引入逆周期調控因子,實質是在糾偏此前市場存在的貶值預期。
再次,監管協調的聲音在加強。中金公司固收團隊指出,盡管無論從本月MLF的量還是價來看,央行更多是“削峰填谷”,而非“放水”,但監管協調的聲音在加強,銀監會監管趨嚴的同時,貨幣政策要避免進一步收緊以減少政策疊加的沖擊。貨幣政策甚至會增加靈活性以防范系統性風險,轉向“不松不緊”。
四問:6月資金面何去何從?
“整體來看,6月份資金面緊張難超預期。”興業研究指出,一方面,央行提前向市場釋放穩定信號,做好了預期管理;另一方面,后續財政支出亦將部分熨平流動性的波動。
“再加上機構不打無準備之仗,早已提前準備備付資金,預計6月資金面緊張程度預計整體可控,難超預期。”興業研究的研究員何津津告訴記者。
年中大考將至,理財產品收益率超過5%成常態。“關于理財收益率、國債收益率上行的趨勢,可能目前已經處于一個拐點上。”鄧海清認為,監管的邊際放緩以及央行貨幣政策的邊際放松,將使得前期利率上行的趨勢面臨一個拐點。
“6月資金面或比市場預期當中的更寬松一些,這將利多A股和債券市場,或將出現‘股債雙牛’的局面。”他表示。
【市場觀察】
資金面先緊后松 下周挑戰或升級
8日,央行重啟公開市場操作(OMO)凈投放,開展1500億元逆回購操作,實現凈投放600億元,投放的資金以14天和28天期為主。當日銀行間質押式回購市場資金供求維持緊平衡,早盤流動性偏緊,午后逐漸恢復正常。市場人士指出,從往年來看,6月份流動性收緊主要發生在中下旬,下一周資金面面臨的考驗將加大,但預計央行流動性供給也將跟上,確保流動性不發生極端異常波動。
資金成本水漲船高同因異果:消費貸遇冷 現金貸降價
隨著房貸政策收緊、資金價格上漲,消費金融是不少銀行爭搶的較優質資產,僅在2017年,工行、中行、民生、興業等多家銀行就競相推出各自的消費貸產品。
主要商業銀行存款利率未上調 流動性異常緊張狀況難現
近期,銀行間市場資金利率上行引發廣泛關注。針對個別銀行上調存款利率的行為,上證報記者梳理發現,自2015年10月24日央行最近一次降息后,主要商業銀行存款掛牌利率普遍已經上浮到當前水平,近期并未作調整,但貨幣市場利率確實存在一定上行。不過多位業內人士認為,監管部門已采取積極措施,不會出現流動性異常緊張的情況。
利率跳漲勢頭不可持續 專家稱未來利率水平可能回落
近期,銀行間市場、貨幣市場的利率水平快速上升。專家認為,利率快速上升更多是短期現象,不會長期持續。利率上升是去杠桿的必然過程。只有利率水平比原來寬松環境下的水平有所抬升,才可能為去杠桿創造比較好的外部條件。同時,需關注利率上升是否給實體經濟回暖帶來負面影響。
新華社:如何客觀看待市場資金利率上行?
近期,銀行間市場資金利率上行引發關注,特別是臨近半年末的關鍵時點,資金波動更容易引發關注。應如何客觀看待市場資金利率的上行?流動性過度緊張的局面會否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