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中國財富研究院研究員連平分析了穆迪下調中國主權信用評級的理由,認為它的客觀依據是不充分的。他從以下五個方面闡述其具體看法。
第一,作為一個經濟體,中國總體負債水平并不高。從總體負債水平來看,中國政府居民和非金融企業部門的債務總規模在國際上還處于中游水平,比起主要發達國家,比如美國、日本、加拿大、英國等都明顯要低。
第二,中國的負債主要是內債,對外的風險比較低。截至2016年末,全口徑下中國的外債總額是1.4萬億元,占中國債務總額的比重僅有5.4%,占GDP的比重也僅有13%,這種對外負債水平相對于全球主要國家屬于很低的,同時中國又擁有大量國際收支盈余,僅外匯儲備就超過3萬億美元,是全球最大的外匯儲備國家。截至2016年末,中國對外金融資產6.5萬億美元,對外金融負債4.7萬億美元,金融對外凈盈余1.8萬億美元。
第三,中國各個部門的債務壓力并不大。比如說,2013年政府部門的杠桿率是略高于50%,目前已經降到了46%。主要是2015年以后中國開始實施地方政府的債務置換。地方政府的債務風險正在逐漸降低,當然中國非金融企業的杠桿率相對高一些,這與中國儲蓄率比較高,而且以信貸為主的融資結構有比較大的關系。目前,中國正在積極穩妥地推進去杠桿的工作,積極處置銀行的不良資產,同時也推行了一些創新,包括市場化法制化的債轉股。
第四,中國的財政實力還是比較雄厚的,財政收支總體來看還是比較健康的。2016年中國財政收入達到接近16萬億元,資金實力是比較充裕的。同時,2017年第一季度的財政收入同比增長超過14%,保持了不錯的態勢。中國的地方政府雖然負債水平略高一些,但它擁有大量的土地出讓收入。不論是中國的地方政府,還是中央政府,有大量的國有股權和資產,每年能夠獲得大量的股權分紅作為財政可用的資金。尤其是目前中國正在深化國有企業的改革,特別是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試點。這些對于增強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的實力都會很有幫助。
第五,中國經濟目前增長還是比較平穩的,從長期來看,仍然具有比較好的潛在增長能力。從當前的經濟增速情況來看,中國2016年經濟增長保持了6.7%的水平,2017年一季度達到了6.9%,2017年保持在6.7%左右增長水平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大的。雖然最近幾年的增速逐步有所回落,但應該看到這個回落過程并沒有失速,更不能出現硬著陸。這種增長水平在全球來看,無論是相對于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屬于發展最快的經濟體。
從未來的中長期增長來看,連平認為,中國經濟還很有潛力。第一,中國的城鎮化率目前還不高,大概只有50%多。第二,中國經濟的回旋余地比較大,東部地區經過長期的發展,目前大量的制造業逐步從東部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對于中國經濟又帶來了新的增長空間。尤其最近兩年,改革在持續推進,生產力得到了提升,未來將有助于提升內生增長的動力。所以中國經濟增長狀況對于未來無論是債務水平保持平穩,還是財政和金融方面保持健康平穩運行,應該是提供了比較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