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訊網消息 5月28日,海通證券(600837,股吧)的一份研究報告稱,盡管監管去通道和強監管資金池對于券商業績的影響并不大,但在短期內,券商資管規模仍將面臨較大的收縮壓力,未來券商資管想要突出重圍將更加依賴投資能力及產品設計能力。
實際上,受居民財富管理意識提升及金融創新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資管行業景氣度不斷向上,各類資產管理機構規模快速擴張。從結構來看,傳統的銀行理財和信托增長相對平穩,而包括證券資管、基金子公司、私募、期貨資管等新型資管機構規模擴張非常快。就資管規模來看,券商管理規模達17.58萬億,占新型資管機構的34%,同比增長48%,券商資管在新型資管機構中地位穩步提升。
而受益于過去監管層對金融創新的大力支持,全行業資產管理業務迅猛發展。2012年創新大會后,在“放松管制、加強監管”的政策導向下券商資管業務迅速發展,尤其隨著非標擴張、授信類影子銀行擴張,通道型業務迎來最佳發展機遇。2012-2013年券商資管規模同比增長5.7倍及1.8倍,主要來自于通道業務貢獻。
不過,隨著2014年2月,證券業協會發布《關于進一步規范證券公司資產管理業務有關事項的補充通知》,通道型資管的政策紅利逐步消失。正是由于通道類業務盡管規模體量較大,但由于附加值較低,券商開始謀求轉型。從近年來資管規模變化來看,以通道為主的定向資管規模占比仍較大,但增速開始放緩,一些小集合和主動型集合資管的規模高速增長,成為券商資管發展的重點業務。截至2016年末,券商受托管理資產規模為17.58萬億,同比增長48%。其中主動管理業務規模4.94萬億,同比增長62.5%;通道業務規模12.39萬億元,同比增長39.9%。
而監管層近期多次就通道業務、資金池業務表明強監管態度,盡管經測算,去通道、清理非標資金池業務對券商業績的影響較小,但顯然資管業務野蠻擴張的時代已經過去,隨著通道業務逐漸告別歷史舞臺,資管規模收縮短期陣痛不可避免,中長期將倒逼通道業務向主動管理轉型,未來券商的投資能力、產品設計等都將成為評價券商資管能力的重要指標。
海通證券表示,從全球資管行業發展路徑看券商資管的未來。從全球資管增速來看,北美和歐洲的資管規模穩居首位,亞太地區規模增勢強勁。國內券商資管未來的發展方向可能有以下幾個特征:1)資管產品多元化,添加定制資管產品;2)板塊聯動,整合資源優勢,有效擴大資產管理規模。3)切合客戶需求,調整資產管理技術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