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數據寶統計,截至目前,剔除終止審查項目,前十名保薦機構IPO報審家數合計有751家。其中,廣發證券有110家,位居首位;招商證券有94家,位居次席;此外,國金證券、中信建投、海通證券、中信證券等均有超過80家。
不過,相對IPO井噴對券商業績的貢獻度,個頭較小的創投,尤其是原始股東才是這場盛宴最大的受益者,巨大的資本增值將成為現實。然而,缺席這場盛宴的二級市場投資者,也不甘就此錯過,參與IPO影子股成為部分投資者曲線救國的方案。比如,360私有化、萬達私有化、螞蟻金服等概念橫空出世,即是這種邏輯的明證。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最火爆的IPO影子股,即是基因檢測龍頭華大基因IPO受益股。參股華大基因的榮之聯成為龍頭,年內大漲近3成;與華大基因有業務往來且達成戰略合作的昌紅科技,年內漲幅也超過10%。
其他影子股龍頭方面,360私有化的中信國安、三七互娛等,年內漲幅超過20%;萬達私有化的鄭煤機大漲超過27%,津濱發展、杉杉股份、國中水務等個股年內漲幅均超過10%;螞蟻金服概念方面,海泰發展、君正集團等個股年內漲幅也超過10%。
影子股的炒作往往與IPO進程有一定關系,從受理→反饋→初審→發審→封卷到核準,其中任一進程變動,可能都會導致市場的變化。比如,3月6日萬達商業由受理變為反饋,當天鄭煤機大漲近6%,新華聯、國中水務上漲超過2%;比如,3月10日華大基因由中止審查變更為已反饋,榮之聯當日大漲超3%等等。
此外,從歷史來看,部分影子股甚至全程受益于IPO進程,哪怕是到上市之后。比如,景興紙業投資莎普愛思,其2014年6月的一波暴漲,即是得益于莎普愛思即將IPO。而2015年9月后的一波急速暴漲,則是與大幅減持已上市一年有余的莎普愛思有關。
因此,對于IPO影子股而言,其波段機會確實不少。數據寶根據2015年年報及少量2016年年報,找到了一些IPO影子股。從持股比例看,錦龍股份持有東莞證券40%的股份,位居首位;華域汽車持有亞普汽車33.9%的股份,位居次席;天順風能持有深圳科創新源30%的股份,位居第三位。此外,光線傳媒持有新麗傳媒、雅化集團持有金奧博科技、搜于特持有匯美時尚、東莞控股持有東莞證券的持股比例均超過20%。
一般來說,影子股對擬IPO企業投資每股所含資金越大(即投資金額與上市公司總股本比較),其上市對影子股的影響也就越大。數據顯示,根據2016年年報,錦龍股份投資東莞證券每股所含資金達2.49元,位居首位;瀘州老窖投資的華西證券,每股所含資金達1.09元,位居次席。此外,東莞控股投資東莞證券、人福醫藥投資天風證券等,每股所含資金均超過0.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