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減配,引發維權
日前,合肥綠城翡翠湖玫瑰園項目,因綠化縮水和園林減配問題陷入維權紛爭。多名維權業主隨后打出“安徽綠城減配改規劃,偷工減料稱法式園林”“二三期綠化嚴重減配”等標語進行維權。
該項目7棟業主沈女士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等待3年終于交房,結果發現與當初我們看房時的一期相比,綠化施工嚴重減配,例如喬木沒有按照一期標準全冠移植,種植密度不夠,地被植物多,原本計劃的中央園林變成大草坪。同樣的法式涼亭,由8根立柱換為6根。”
通過梳理業主反映的問題,記者發現,主要集中在公共區域的設計和綠化帶附近的排水系統方面。據業主意見書顯示,曾向安徽綠城玫瑰園公司反映綠化標準降低和施工不仔細問題,后者表示在5月20日前,參照一期標準整改結束。但時隔一個星期,部分業主復查發現,整改進度緩慢。
公開資料顯示,項目位于合肥市經濟開發區繁華大道與云外路交匯處,緊鄰翡翠湖森林公園景觀區,最新備案的毛坯別墅均價為24726元/平方米。
多名小區三期的業主對記者表示,3年前購房時見到項目宣傳打出“法式園林”標語,彼時對項目并不了解,卻對綠城集團的品牌充滿了期待。
日前,記者在合肥綠城玫瑰園實地走訪發現,小區南門附近的一期已經交付使用,綠蔭環繞,在法式噴泉點綴下,庭院整體呈現高端雅致。往東邊前行,走到三期的8棟,其中的綠化植被低矮,草坪面積增多,大理石雕塑減少。與一期相比,三期的綠化帶附近的下水孔較少,人行道上積水橫流。
對此,安徽綠城玫瑰園公司工程部一名裘姓負責人表示,合同書規定項目的建設周期為3年,建設進度為正常狀態。景觀部分建設周期為3~5個月,目前正從7棟和8棟樓前逐步推進,因此不能完全呈現出效果。
對于這種解釋,綠城翡翠湖玫瑰園業主并不買賬,隨后近300名業主們再次前往售樓部,與開發商安徽綠城玫瑰園公司召開協商會。記者從現場了解到,最終安徽綠城玫瑰園公司負責人批準通過11項整改措施。
針對項目綠化縮水引發業主維權等問題,記者致電合肥市住建委,該局工作人員表示,小區應該按照設計方案施工,若實際施工與規劃不符合,則需要整改。若與建筑圖紙存在差異過大,則涉嫌違規。
曾多次涉違規,口碑存憂
年報顯示,2016年綠城集團凈利潤為22.23億元,較2015年的12.59億元增加9.64億元,增長76.6%。在附屬公司結轉收入的樓盤情況中,合肥綠城玫瑰園已銷售面積263506平方米,銷售收入27.19億元,排名第一。然而作為綠城目前在合肥的代表性項目,綠城玫瑰園卻多次陷入“維權門”。
記者在綠城玫瑰園調查發現,二期交房過程中也曾出現綠化縮水情況,業主組織維權,最終并未真正解決。追溯到幾年前,該項目曾因擅自更改高層規劃,遭到業主抗議,最終綠城集團決定取消更改計劃,時任綠城安徽公司負責人被停職接受檢查。
值得注意的是,記者從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查詢到,2015年,安徽綠城玫瑰園公司因“房地產廣告不真實、不科學、不準確;不符合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要求;欺騙和誤導公眾”被合肥市工商局處罰5萬元。
針對業主維權事宜記者致電合肥市經開區建設發展局,但被該局相關工作人員拒絕采訪。
合肥學院房地產研究所副所長凌斌表示,維權事件在合肥一直存在,主要由于房地產企業、主管部門和業主之間信息不對稱造成。合肥房地產市場存在問題,行政部門監管不利是其中原因之一。“市場頻頻出現‘價外加價’現象卻總查無實據,實際上需要聯合執法。”凌斌指出。
張明則對記者表示,公司看好合肥房地產市場,仍在積極規劃布局,因尚未完全落地,暫不透露。
在經濟學家宋清輝看來,是其質量管理松懈的表現,引入中交集團后的綠城,在公司管理和資金方面得到有效幫助,但強勢的中交集團手握多數股權,取得綠城控制權,決策層在爭奪的過程中,難免出現烏煙瘴氣甚至是“血刃相見”的情形,具體到操作團隊上,則出現品質松懈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