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上午,國土資源部在試采海上平臺舉辦天然氣水合物試采現場會。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宣布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采成功。姜大明表示,這次試采成功是我國首次、也是世界首次成功實現資源量占全球90%以上、開發難度最大的泥質粉砂型天然氣水合物安全可控開采,為實現天然氣水合物商業性開發利用提供了技術儲備,積累了寶貴經驗,打破了我國在能源勘查開發領域長期跟跑的局面,取得了理論、技術、工程和裝備的完全自主創新,實現了在這一領域由“跟跑”到“領跑”的歷史性跨越,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推動綠色發展、建設海洋強國具有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副局長李金發表示,下一步,試開采團隊將繼續在附近海域再進行二至三個不同礦區和類別的試開采工作,積累更多試開采經驗,為在2030年前進行天然氣水合物商業開發打下基礎。
據介紹,5月10日起,中國地質調查局從我國南海神狐海域水深1266米海底以下203—277米的天然氣水合物礦藏開采出天然氣。經試氣點火,已連續產氣8天,最高產量3.5萬立方米/天,平均日產超1.6萬立方米,累計產氣超12萬立方米,天然氣產量穩定,甲烷含量最高達99.5%,實現了預定目標。
多知一點
可燃冰是啥?
其實,可燃冰并非都像冰塊一樣。在地球上,絕大多數的天然氣水合物其實都和泥沙混在一起。此次南海神狐海域試采成功的就是一種泥質粉砂類型礦藏,可以說是未來最具商業價值的一種。天然氣水合物儲量巨大,僅我國海域預測遠景資源量就達到800億噸油當量,世界資源量約為2100萬億立方米,可供人類使用1000年。我國在可燃冰研究之初就確立了這一未來發展前景更為廣闊的類型。
可燃冰是咋形成的?
目前人類已探明的可燃冰主要分布在海底和永久凍土帶,要形成可燃冰必須滿足三個基本條件:原材料、溫度和壓力。
首先,要有一定數量的天然氣這一原材料;其次,必須是低溫條件,可燃冰在0到10℃時生成,超過20℃就會分解,變得“煙消云散”。因此,無論是在海底還是陸域的永久凍土帶都要滿足這一條件;最后,必須要在高壓條件下才能生成。在0℃時,需要30個大氣壓才可以生成可燃冰。
可燃冰藏在哪兒?
可燃冰基本都分布在大陸架的邊緣地帶。2013年在我國珠江口盆地東部海域發現超千億方級可燃冰物礦藏,2015年神狐海域再次發現超千億方級可燃冰,為我國可燃冰試開采提供了重要參考靶區。2015年,我國利用自主研發的4500米級“海馬”號無人遙控潛水器首次在珠江口盆地西部海域發現了可燃冰活動的標志——活動“冷泉”,并成功獲取了可燃冰樣品。
綜合新華社、央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