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1日上午8:40,穿梭在空中的汽車從身旁呼嘯而過,一輛紅色汽車穩穩的降落在國貿CBD大樓前,朝九晚五的套裝秘書Joanna不疾不徐的從車里走出來,心想,真爽。
這當然不是科幻片或者YY,這就是目之所及的現在。
新物種的出現速度,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
一夜之間,Tesla 似乎OUT了。
就像在“當年”無人駕駛汽車身上所發生的那樣,科學技術的不斷突破正在重新點燃科技狂人們對飛行汽車的熱情。
顛覆者Uber這次要做“空中城市”,用小型垂直起飛電動飛行器來解決交通擁堵問題,而首先受益的可能是迪拜和達拉斯兩座城市,并且已經與巴西航空工業公司等多家簽署了協議。
拉里佩奇支持的初創公司 Kitty Hawk 公布了其飛行器原型,并表示年內將開售。
明星公司斯洛伐克的AeroMobil終于在第一次失利后,用一次漂亮的試飛再次走進人們的視野,極速達到了200km/h。
荷蘭飛行汽車制造商 PAL-V宣布正式銷售其商用飛行汽車“Liberty Pioneer”和“Liberty Sport”。Liberty Pioneer的售價是499000歐元,2018年交付客戶。
一言不合要上天的還有空中老大——空客(Airbus)。不久前的日內瓦車展,空客推出名為 Pop Up 的飛行汽車模型,它長這樣。
而你還在想著給機動車駕照年審?
“那股圍繞著無人駕駛汽車的狂熱已經溢出到了航空領域——這是一種好的現象,”前美國軍方飛行員,現在杜克大學擔任機械工程教授的米西卡明斯(Missy Cummings)這樣評論道。“我認為媒體的大肆宣傳會推動這些想法的前進...我們所處的現實是,一切都已準備就緒。”
就在幾天前,知名創業孵化器Starburst Accelerator創始人兼CEO弗朗索瓦蕭邦(Francois Chopard)在國外科技博客TechCrunch發表文章稱,下一家估值達到10億美元的創業公司將來自航空航天領域。
隨著我們迎來一個更加龐大、更有商業可行性的市場,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從天使投資人到風投再到戰略投資者,將會入局。像OneWeb和Planet這樣的公司已經獲得了投資。
當然,一切走向光明的道路從來不會是平坦的。
事實上,人類制造“飛行汽車”的想法已經存在超過一個世紀。資料顯示,1917年,美國航空先驅格倫-柯蒂斯(GlennCurtiss)設計出鋁制Autoplane,一款介于飛機和汽車之間的飛行器,不過該機無法持續飛行,只能進行短暫的騰空跳躍。
許多人或許都還記得,AeroMobil的概念驗證交通工具在2014年的一次試飛時墜毀。后來車輛被修復,設計也進行了大幅調整。
對無人駕駛汽車來說,電池技術的進步推動了傳統燃油汽車向電動汽車的轉變,而機器學習領域的進步也使得這些“機器”學會了“看”和對路徑的自動規劃。
人們對飛行汽車已經期盼了幾十年,現在屬于它們的時代終于要到來了。
但飛行汽車駛向藍天之前,我們還需要解決一些問題。比如,電池和充電器。
值得期待的是,電池和充電器——在輕量的高強度應用已得到驗證——擁有合適的性能、能量密度、容量和充電時間來支持頻繁的日常行程。未來幾年這些技術預計也將迎來一些改進,因此那些電池的性能將會翻倍,制造成本將會減半,電流和電能將會更高。
在監管層面上,飛行汽車也面臨許多問題需要解決,否則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飛行汽車只能在地面上行駛。事實上,目前關于飛行汽車應該如何使用的問題還沒有定論,例如“飛行汽車是否可以從本地機場起飛,能不能使用道路”等。
一位歐盟官員稱,歐盟委員會可能會為飛行汽車設定新的認證類別,在航空和道路安全法規之間尋找折衷方案。歐洲航空安全局表示,它們已經與利益相關方召開過兩次會議,這些企業正在開發可在陸路行駛的飛機。
應該說,在越來越多企業紛紛投入巨資在飛行汽車領域以及監管層面開始向這一領域展開政策傾斜后,我們似乎真的看到了這一未來交通方式成為現實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