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www.hand93.com)1月18日訊:“2019年資本市場的不確定會增強,并且這種不確定可能會是持續的。”宜信公司創始人、CEO唐寧在日前發布的《宜信財富2019年資產配置策略指引》(以下簡稱《指引》)中如此表示。每年,宜信公司都會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預測全年的經濟發展趨勢,并做出資產配置的策略指引。與往年相比,顯然2019年的情況不容樂觀。
圖為宜信公司創始人、CEO唐寧
“2019年的全球經濟將面臨巨大的挑戰。”
宜信財富資產配置策略研究負責人李琳博士預測,2019年投資人要關注兩個“拐點”的出現:一是美國經濟增長的“拐點”將在年中或會出現,呈現明顯回落;二是主要央行對市場流動性凈注入的“拐點”臨近,將給經濟和市場帶來緊縮效應。”
但在全球經濟承壓的背景下,中國經濟的局部卻是出現了一些向好的跡象,例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占比更大,代表“新經濟”的生物醫藥、通訊電子以及專用設備,它們的增長速度明顯快于傳統產業。因此,李琳認為,“投資中國的關鍵是投資到新經濟之中”。
面對這種經濟形勢,唐寧給出的建議是,“耶魯模式”應當成為高凈值人士進行資產配置的重要參考。用母基金超配另類資產,也就讓‘耶魯模式’有了‘落地’的可能。”
一全球經濟發展總體處于周期晚期階段
2018年的投資市場慘淡,全球范圍內罕見的出現絕大多數資產類別負收益狀況,例如A股跌去25%,發達國家股市跌了8%多。但在送別“失落的2018”后,《指引》認為2019的宏觀面仍將面臨更大的挑戰。
《指引》指出,全球經濟發展總體已經處于經濟周期的晚期階段,增長動能的峰值已過;而從大類資產情況來看,傳統資產的估值總體處于高位,公開市場的波動性全年預計將處于高位。最后,經濟政策、地緣政治沖突、貿易戰、多國大選仍將帶來較大的不確定性。
在這個波詭云譎的2019,或許投資人將不得不再次面對市場較為悲觀的情緒和全球資產的劇烈波動,這時又該如何小心謹慎地為自己和家人來設定風險目標、流動性目標、收益率目標,并平衡市場上的風險和投資中的不確定性?
唐寧指出,“新時代的中國在新征程中發生了諸多歷史性事件,對于我們每個人都有深遠影響。而我們的信念和能力、我們對于金融和經濟的邏輯理解,也應該做到同步調整,才能跟得上、乃至引領于新時代。”
因此,宜信財富建議,耶魯大學捐贈基金的投資模式,或許可以為投資人提供一個參考的樣本。在它成立的30年中,一共歷經4次全球性經濟危機,但除了在2009年財年出現了凈值回測下滑以外,其它各個年份都是以正收益收官。在掌舵手史文森(David
Swensen)的打理下,它的凈值在30年里增長了將近20倍之多,平均年化接近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