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www.hand93.com)訊:2018年中國經濟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績單,GDP增長6.6%,主要經濟體中排名第二;經濟總量突破90萬億。
根據國家能源局的數據,2018年中國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速高達8.5%,增速自2012年以來第一次超過GDP,增幅創7年來新高!根據官方的統計數據,從2012年到2017年的六年時間里,除了個把月份用電量超過GDP增速,其余絕大部分時間里用電量都被GDP甩在身后。2018年初,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還曾經報告稱,綜合考慮宏觀經濟等因素,預計2018年電力消費將增長5.5%左右。
進入2018年以后,中國的用電數據一路高歌猛奏,最終定格在8.5%!用電量增速自2012年以來第一次超過GDP,8.5%比GDP還高兩個百分點,到底誰干的?
既然不是工業干的,那還能是誰呢?在全社會用電量的子欄目里,還有兩個分類引人注目,一個是以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用電,另一個是城鄉居民用電。在經歷了2016年、2017年兩年相對高增長之后,2018年居民的用電量不但絲毫沒有回落,反而進一步走高。年初增幅達15%,年終也牢牢地站在10%以上。10%的成績比全社會用電量增速高出1.5%,可以看做是功臣之一。
除了我們居民的貢獻以外,這兩年對經濟貢獻度超過50%的第三產業也被寄予厚望!果不其然,根據官方的數據,2018年中國第三產業用電量增速為12.7%,比全社會增速高出4.2個百分點,創2011年以來新高!第三產業無疑成為2018年中國用電量高增長的最大功臣!
居民用電價格從2010年開始就一直上漲,以廣西為例,電價上漲幅度接近20%。電價上漲,居民用電還暴增,這到底是為什么呢?這事解釋起來可能會出乎一般人的預料。
首先,二期疊加,財富效應凸顯!根據主要國家的心路歷程,當一個國家人均收入接近1萬美元的時候,人均用電量會出現質的的飛躍。美國、日本、韓國、法國等國家均是如此。(下一個飛躍在1.5萬美元)中國人均GDP在2017年是5.92萬人民幣,2018年按GDP增速計算為6.3萬人民幣。美元兌人民幣匯率目前在6.7上下,6.3萬人民幣相當于9400美元。已經十分接近1萬美元的用電量質變點。另外,還是根據有關國家的發展歷程,當城鎮化率超過50%的時候,居民用電量也會迎來加速。
而中國目前常住人口的城鎮化率為59.58%,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為43.37%,恰好符合有關國家的經驗。一方面是人均GDP,一方面是城鎮化水平,兩個因素共同作用,就導致了居民用電量快速增長。而之所以能夠有這么規律性的現象,其實歸根到底是一種財富效應的體現。這兩年很多人都開始談論三四線城市紅利,小鎮青年經濟,其實就是過去經濟發展到了一定階段,疊加三四線樓市大漲等等一系列財富增長的體現。
根據杜克大學的研究報告,就算不考慮氣候變化的影響,隨著人們的收入逐漸增加,2040 年時的中國南方家庭平均用電量也可能會比現在多出一倍,未來中國會有很多省份都能達到目前上海市的用電水平。根據機構測算,未來兩三年煤改電,對用電量增速的貢獻率在2~2.2個百分點左右。
大勢不可阻擋!中國插上新翅膀!產業調整,動能轉換之后,發電量和GDP也會同步出現新的變化。
日本在1960年左右,第三產業超過第二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主導。但直到80年代左右,兩者才開始有實質性的差距。觀察用電量和GDP的關系,日本在 80 年開始用電量同比增長超過GDP增幅,這持續了十幾年。之后,第三產業站住腳了,用電量又被GDP增速逆襲。無論是人口結構,還是產業結構,中國目前的情況和日本70、80年代非常相似,所以,用電量增幅在第三產業的帶動下超過GDP,其實也是符合經濟發展邏輯的。
實際上,從用電量和GDP的關系來看,中國經歷過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1988到2000年,全國用電量水平一直比GDP增速要低;第二階段是2000年,加入WTO之后,制造業開足馬力,用電量長期高于GDP的階段;第三個階段就是2010年至今,經濟進入新常態,動能調整,從第二產業過渡到第三產業的階段。(第三產業占比超過第二產業的階段)
問題是,第三產業的用電大戶有哪些呢?首當其沖是服務器。服務器目前每年占據全球耗電量的8%左右。據傳,杭州扛把子阿里巴巴的服務器每天耗電量達到10.5億度,占杭州每日用電量的八分之一左右。貴州現在是中國的云計算中心,根據貴州官方數據,貴州第三產業用電量增幅為14.4%,其中信息傳輸行業增幅不可思議的接近50%!服務器是耗電大戶,那么從服務器設備的成長速度就能夠逆推出整個服務器市場的耗電成長。服務器行業發展從2016年開始,行業整體增速超過30%!
服務器龍頭浪潮信息近5年營收增速接近60%;中科曙光,近5年的營收增速也保持在40%左右,可見服務器供應量的需求有多大,從而也可以逆推出服務器耗電量有多么龐大!除了服務器,比特幣等挖礦設備也是一大耗電用戶。據DigiConomist的消息,全球挖礦耗電量高達48.5太瓦時,約占美國耗電量的1.2%,澳大利亞的20%,英國的15%。目前中國是全球礦機最為集中的地方,約占全球70%以上的份額。可見比特幣對中國用電量的影響絕對不可小覷!
2018年之前一直有人質疑中國經濟增長的成色,主要的抓手就是用電量低增長。殊不知,2012年到2017年這段時間中國用電量低增長,可能只是中國深蹲蓄能調整的一個階段。目的就是為了擺正產業結構關系,把第三產業放到更重要的位置上。
隨著第三產業+居民用電占比第一次超過第二產業的40%,第三產業就業人員吸納數量第一次超過第二產業。中國經濟實際上已經迎來了新的篇章!進入WTO之后的十年,中國靠著制造業拉動經濟增長,未來中國會靠著第三產業繼續展翅翱翔!更多股票資訊請關注財經365官網!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