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對A股的絕大多數參與者而言,都是非常困難的,估計每個人都深有體會,那么看看數據體會就更直觀了。
回望全年,各大指數全部下跌。上證指數從3307點下跌到2494.59點,跌幅24.59%,深成指跌幅更是達到34.42%,創業板指從1752點跌至1250點,跌幅近29%。A股算術漲跌幅平均值約-32%,中位數跌幅約為-34%,換句話說就是一半以上的投資者虧損是超過30%的。
至暗時刻
9月份的時候,感覺持續下跌已經到了很多人心理承受的“至暗時刻”,沒想到后面三個月還是不斷下跌,真是快到了很多投資者的“絕望時刻”。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依靠預測市場時機進行決策多么不靠譜,還好我只是用來感受市場溫度與情緒。
醫藥板塊不適合自上而下的投資方式
年初在看到“煤電聯動”失效后,清倉水電股,加倉醫藥股。當時是看好醫藥板塊的表現的,而且醫藥板塊確實曾有幾個月的逆勢表現,但很快也開始不斷下跌,下半年的“帶量采購”更是大范圍打擊了醫藥股的股價表現。幸好我始終堅持“自下而上”的選股方法,外面雖然洪水滔天,但是自己的個股始終表現堅挺。
價值股投資不等于價值投資
去年大批白馬藍籌股的持續表現,吸引了大量參與者加入所謂“價值股”的投資,美其名曰“價值投資元年”。其實,幾十年來很多投資大師都曾經說過,價值投資永遠不會成為主流。所以,大批涌入的參與者大部分都是懵懵懂懂的投機者而已,他們并不會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所以我當時說過,這么多人轉而皈依“價值投資”,只不過是因為這些價值股股價漲得比較快而已。
預期差
很多價值投資者認為過于看重“預期差”其實也是一種投機,我對此深表認同。但是清楚客觀地看到市場情緒與企業經營狀況之間的預期差,還是可以讓我們更好地利用這些市場與價值之間的錯配機會。正是這樣的機會,讓我有機會在疫苗事件對行業信心沉重打擊之時,以較低的價格可以多次買入華蘭生物。同樣的操作還體現在宋城演藝----年初市場對創業板的過度悲觀以及商譽造假的過分擔心。凱萊英----市場對公司打算增發港股攤薄收益過度擔心。
但是,預期差也不是那么容易利用的,不要見便宜就想占。因為,你不知道市場擔心的事情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有些是真便宜,有些是假便宜真貴。比如,康某藥業,市場一度擔心其業績造假,但是始終沒有坐實造假,比如,某阿膠公司,市場對其藥效以及產品漲價的可持續擔心造成股價大幅下跌。如果在股價大幅下跌之際買入這些股票,估計到現在不僅賺不到錢,反而被套在里面了。
通過選股戰勝市場是個偽命題,很多人以為投資高手可以通過選股戰勝市場,取得好收益。其實,這依然是個偽命題,基本沒有人可以持續做到。至于為什么,都不太想啰嗦了,懂的人自然懂……
更多股票資訊請關注財經365官網!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