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小米完成香港上市首秀,收盤股價定格在16.8元港元,下跌1.18%,上市首日即告破發。
從上市第一天的表現看,小米此前暫停了國內的CDR是一個明智的選擇。昨天,雷軍在采訪中也談到了CDR的問題,“我們兩周前跟證監會反復溝通后,達成一致,決定暫緩。我們先上港股,等港股運轉合適后,再上CDR。CDR是很重要的試點,要確保萬無一失。同時上港股和CDR,現在不是最佳時間點。”
不知道為什么,小財神總覺得這話聽上去總是有點怪怪的呢,何為港股運轉合適后?是股價漲上去之后嗎?港股可以破發,為什么CDR就不能呢?所謂的成功難道就是上市后被爆炒嗎?
小財神自己也是小米產品的粉絲,我自己也買了不少小米的產品,但既然小米的未來是光明的,小米會成為一個偉大的公司,那有什么理由把便宜的股價給了香港?
反之,如果小米現在的估值已經被嚴重高估的話,那他還有發CDR的必要嗎?難道還是要把肉給了港股,鍋讓A股來背嗎?
回到A股市場,在收出了周線七連陰后,A股終于迎來了反彈,各大指數都收出了光頭光腳的中陽線。上證指數也時隔20個交易日后再一次站上了10天均線,這個下降楔形的反彈最終還是來了。
今天盤后大家談論的最多的就是周一的這個反彈的持續性,小財神個人的看法是,周一的陽線應該不再是一日游,本周的大盤應該會相對的回暖。
具體分析的話,目前的這個反彈分兩類,一類是小股票為代表的創業板和B股指數,這兩個指數提前上證見底,時間分別是6月22日和6月19日。而另一類是大股票為代表的指數,我以上證50為參照,見底的時間是7月3日。
所以6月下旬是以創業板為主導的反彈,而目前開始的是以大股票為主導的反彈,創業板這輪反彈的目標應該是回補6月19日留下的缺口,創業板指數30天均線也在那個區域。而上證50的反彈目標應該是回補6月26日留下的日線缺口。
如果這樣的判斷成立的話,那么小財神認為后面的反彈,從時間角度看,創業板指數很有可能會先于主板走完一組abc結構的反彈,主板則會晚于創業板,本周指數的表現主板很可能會強于創業板。
并且從更大的形態結構看,我個人認為2691點開始的反彈,應該是針對5月22日開始的下跌的中繼反彈,反彈結束后還有一輪下跌才會走完3587點這一輪大的調整。隨后開始的反彈或許會是下半年最好的一次賺錢的機會。
個股方面,小財神最近一直在強調的權重股在周一全面發力,四大行的平均漲幅全部超過4%,建行更是大漲5.42%,保險股的表現也算不錯,上證50成分股周一全線紅盤報收。
權重股的企穩對于目前疲弱的A股十分重要,權重股代表了A股的底線,我一直的看法是如果如此低估值的權重股都跌跌不休的話,那A股的底線又會在哪里?
周一盤面上,還有幾個熱點是是比較清晰的,一個是化工股,另一個是水泥股,這兩個板塊有一個共性,都是業績很好,在中報開始臨近的時候,資金顯然開始尋找業績更為確定的板塊,特別是水泥股,周一漲停的華新水泥和萬年青,此前在“火箭研報”中都有重點的分析。
另一個熱點是疫苗股,幾大疫苗龍頭股全線大漲。下半年幾大疫苗企業的產品都將要陸續的上市,會對他們的業績有進一步的推升。
“我不是藥神”對于疫苗類上市公司也是一個刺激,雖然我們抗癌藥的水平還是比較落后,但在疫苗這方面,國內的企業的市場占有率還是可以的。
而對于6月底走出不錯反彈的超跌股,特別是基本面有問題、高估值的超跌股,應該要堅決的回避。
一方面是中報即將開始,業績地雷防不勝防;另一方面A股已經加入MSCI,A股也將允許外國投資者直投A股,隨著成熟資金的不斷進入A股,A股的兩極分化一定會越加嚴重。
不管A股有都多么的不成熟,但長期看能跑贏市場的一定是基本面和市場邏輯過硬的個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