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滬指小幅回落,成交量保持地量水平,創業板(行情 股吧 買賣點)指則延續強勢反彈態勢,顯示場外大資金入場意愿較弱,場內資金仍以中小盤股炒作為主。
對于近期主板股指的連續下跌,我們認為,新股發行重啟和新三板擴容導致的資金分流并不是主因,經濟指標走弱和市場利率中樞持續攀升才是造成股指震蕩走低的決定性因素。盡管春節前這兩大利空因素均難有起色,但春節后經濟指標有望企穩,市場資金緊張局面有望邊際改善。
經濟增速回落概率大
從基本面來看,經濟增速小幅回落是大概率事件。一方面,受困于產能過剩、投融資成本提升等諸多因素的困擾,投資的預期收益率將繼續下降,制造業和房地產(行情 專區)投資意愿被削弱。另一方面,地區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率在政績考核中的重要性被弱化,資源消耗、環境保護、消化產能過剩、安全生產等指標的權重增大,政府負債成為政績考核的重要指標,地方政府投資沖動減弱、風險意識提升將導致基建投資增速下移。消費整體好于投資,國民收入倍增計劃以及經濟轉型政策導向有利于人均可支配收入占比提高。但受制于GDP下行滯后效應的影響,2014年消費增速難有較大起色,僅為穩中略有回升且仍將明顯低于近幾年來的平均水平。盡管如此,在經濟下滑的大背景下,消費類板塊的防御性特征仍將凸顯。
春節后行情值得期待
從流動性來看,預計上半年好于下半年。股市中期走勢可偏向于樂觀,春節后行情仍然值得期待。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1月末,2013年新增外匯占款已超過2.5萬億元,而2012年同期僅為3600億元左右。這一因素將在2014年有所改善。受美聯儲縮減量化寬松規模的提振,2014年美元有望走強并改變人民幣升值的快節奏以及外匯占款對央行貨幣政策的干擾。我們預計2014年廣義貨幣(M2)增速和狹義貨幣(M1)增速將較2013年整體趨于下降,市場流動性的寬裕程度不如2013年,整體估值水平難有大的提升,股市上漲的推動力將主要來自上市公司盈利的增長。
但是,從時間段上來看,上半年資金面有望好于下半年。歷史數據顯示,M1同比增速領先于上證綜指,社會融資總量領先于M1同比。而社會融資總量存在明顯的季度性特征:一季度社會融資總量在全年中所占比重最高,上半年占比高于下半年。因此,受益于流動性時段分布的結構性特征,中線股指走勢可偏向于樂觀。
綜合(行情 專區)而言,盡管跨年度行情落空,但節后的春季行情仍然值得期待。行業配置方面,一是關注產業升級中的投資機會,如4G通信設備產業鏈、移動互聯網等;二是關注新興行業成長為新的支柱行業過程中的投資機會,如新能源、新材料(行情 專區)、生物醫藥(行情 專區)、信息服務、高端裝備制造等;三是新型城鎮化規劃進入實施階段催生出的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社保制度完善帶來的投資機會,重點可關注污水處理、管網建設和保險(行情 專區)等;四是關注新技術產業化、社會需求升級帶來的高成長機會,重點行業有可穿戴設備、3D打印、網絡游戲、新媒體等;五是資源價格市場化改革帶來的相關領域設備制造、資源價值重估的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