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這家企業上一次備受關注是在2017年底,一位中興的研發工程師因遭勸退而選擇跳樓并因此走上絕路。該事件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新華社還就此發文,關注IT人士的中年危機。
如今,中興因被美國封殺,再一次步入輿論的漩渦,網絡挺中興、批中興等論調和報道層出不窮,當下的輿論場已經演變為意識形態的站隊。隨之而來的還有微博上網友的非理性情緒,雖然制造悲情非媒體的本意,但中興事件所產生的輿論影響已遠遠超越事件本身。
輿論為刀俎,中興成魚肉
中興成了眾矢之的,網絡的報道與評論鋪天蓋地,或反思科研短板,或聲討美帝無賴,也有為中興嘆息。
在這場輿論中,《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連發多條微博,力挺中興,他表示:“中國社會一定要支持中興,力挺華為。中興自己也應越挫越勇、奮發圖強,決不能倒下。向中興的八萬員工致敬。今晚老胡和《環球時報》全體員工都是中興人!”
今日凌晨3點,胡錫進還在微博發長文章,批評美國所謂“中興沒有扣發35名員工獎金”的封殺理由邏輯奇怪,是欲加之罪,同時對那些論證封殺中興合理比美國還勤奮的公知,表示“服氣”。
美國封殺中興事件一出,胡錫進始終力挺中興,但卻招來網友的諸多非議。有網友表示胡總編用著iPhone卻聲稱力挺中興實為打臉行為。
隨后胡錫進回應稱:“我要是丟了蘋果,換上華為或中興,那些人又要說我在鼓勵抵制洋貨,拒絕對外開放了。老胡就是既使用蘋果又堅決反對美國打擊中興的人。”
除此之外,《 特約評論員周小平的發文也引來諸多嘲諷,周小平稱,越是被封殺的東西,就越有可能被中國自主研發出來。甚至表示,美國封殺中興是重大利好,春天來了。
這一言論直接招來人民日報的怒批,人民日報表示,那種把封鎖當作“重大利好”“自主研發春天來了”的偏激聲音,把擴大開放與自力更生對立起來,反而不利于高科技的技術攻關。事實上,封閉最終只能走進死胡同,只有開放合作,道路才能越走越寬。
除了個人的言論外,自媒體對于中興的報道也是鋪天蓋地:
《中興告急!中美貿易戰或將直插中國科技行業心臟》
《中興:貿易戰中的“犧牲品”》
《美國禁令一出,中興藥丸?》
《中興折戟 全民“芯痛”》
一系列標題聳人聽聞,一句句文字被個人情感充斥,傳播過成中無形制造了網友的恐慌和非理性情緒。
中興的危機使其變為任人“宰割”的對象,從個人到媒體無不參與其中。一時之間,輿論為刀俎,中興成魚肉。
中興“失火”殃及茅臺?渲染悲情或非媒體本意
在這場以中興為中心的漩渦中,茅臺、外賣、共享單車等曾經火熱的項目如今成了部分媒體口誅筆伐的對象。
近日《美國用芯片一劍封喉 我們靠茅臺反擊嗎?》《中興啟示錄:靠送外賣,我們永遠贏不了未來的競爭》兩篇文章刷屏朋友圈。兩文大意為中興危機,茅臺、外賣、共享單車等企業無力反擊,靠靠送外賣,我們永遠贏不了未來的競爭。
對此,金沙江創投董事總經理朱嘯虎針對《中興啟示錄:靠送外賣,我們永遠贏不了未來的競爭》在朋友圈中發文回應稱,如果連普通百姓吃穿住行的基本需求都滿足不了,我們更贏不了未來的競爭。
在中興被美封殺告急的當下,茅臺、外賣、共享單車等被拿來對比也實屬無奈躺槍。但也有網友表示,文章以美國制裁中興事件為主題,營造大廈將傾的危機感,除了渲染事件的危機感外,沒有任何意義,博取眼球。
或許媒體并不想制造悲情、引起恐慌,讓公眾正視差距可能才是本意。但美國針對中興的這一記重拳,如今在網絡的輿論場上是一片悲觀,而且悲觀得有理有據,同時中興一家企業的問題,被部分媒體所放大后產生的負面影響正在逐漸上升。
黨媒引導輿論:切勿盲目悲觀,自強離不開創“芯”
誠然,悲情不能有,但面對事實存在的問題和短板也應該正視差距,對此,黨媒在輿論的引導中起到了關鍵作用,人民日報兩度刊文《發展國產芯片,這事不能再拖了》《強起來離不開自主創“芯”》。
人民日報表示,此次事件讓我們再次認識到:互聯網核心技術是我們最大的“命門”,核心技術受制于人是我們最大的隱患。面對技術差距不能盲目悲觀,對中國的高科技發展喪失信心,而應該激發理性自強的心態與能力,通過自力更生掌握核心技術。
保持信心的同時,我們也不能因遭遇屈辱式的制裁而產生極端偏激的情緒。那種把封鎖當作“重大利好”“自主研發春天來了”的偏激聲音,把擴大開放與自力更生對立起來,反而不利于高科技的技術攻關。事實上,封閉最終只能走進死胡同,只有開放合作,道路才能越走越寬。
“不能總是用別人的昨天來裝扮自己的明天”,“只有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競爭和發展的主動權,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其他安全。”
中興事件發酵至今已引起了各方的關注,從個人到媒體無不身涉其中,原本作為國內第二大通信技術服務企業的中興,在輿論場上卻變成了任人“宰割”的魚肉。但作為媒體而言,批判的目的是正視差距而非渲染悲情,如今只能祈禱中興能渡過難關,望中國通過自力更生掌握核心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