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編輯 孟洋) 一起兇殺案,竟讓兩個受害人家庭反目成仇,實在令人唏噓。人們常講,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只是善惡之間并非總是涇渭分明。
江歌的母親早在庭審前已到達日本
江歌案將于12月11日在日本開庭。事情發展到現在,比較詭異的是,大多數民眾的怒火不是噴向犯罪嫌疑人,而是一股腦兒地宣泄到了嫌犯的前女友,同時也是被害人江歌的好友劉鑫身上。劉鑫之所以被口誅筆伐,除了因為在案發現場疑似鎖門自保,更在于事后其全家對江歌母親的冷漠甚至冷血。
《劉鑫江歌案:法律可以制裁兇手,但誰來制裁人性?》、《江歌,你替劉鑫去死的第100天,她買了新包包染了新頭發》、《江歌母親當面質問劉鑫:帶血的餛飩,好吃嗎?》……連日來,被打上“忘恩負義”標簽的劉鑫幾乎成為全民公敵。
受害人江歌
著名自媒體人咪蒙的炮火最具殺傷力。她不僅巧妙地將刑事上的“江歌案”置換為道德上的“劉鑫江歌案”,而且在閱讀量超10萬的公眾號文章中怒斥劉鑫為“混蛋”和“人渣”。
中央電視臺的評論文章也指出,作為受益者,劉鑫及家人不僅沒有對江歌母親表達應有的愧疚與關愛,反而大放厥詞“是你女兒短命”,這是“極大地違背了人之常情與公序良俗,擊穿了文明的底線”。激憤的新華網更是在標題中用了“令人發指”、“人性的丑陋”等表述。
劉鑫及其家人被千夫所指或許咎由自取,但在道德的法庭上,他們真的到了必須被判處死刑的地步?如果設身處地,我們會不會比劉鑫做得更好?至少《南方周末》沒有那么自信,“當我們在審判他人時,也不要忘記審判自己人性的弱點。很多時候,他人身上的怯弱,我們同樣存在,只不過我們比較幸運,逃離了考驗的現場” 。
面對門外正在發生的兇殺案,劉鑫沒有出門也是人性的本能。“人性就是這樣,即使是自己的朋友遭遇不測,也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氣和能力迎刃而上,何況在危險而混亂的瞬間,劉鑫是否確切知道江歌面臨的是殺身之禍都很可疑”。
無論劉鑫有沒有關門,無論我們對“假設劉鑫關門”的做法多么義憤填膺,誰也不知道那種情境之下,自己會做出什么反應。會成為門外的江歌還是門里的劉鑫?(胡勇)
我們無法原諒的,是在不幸發生之后,劉鑫的態度。
一門之隔,好友被殺,那扇門雖然被關上了,劉鑫活下來了,但是不是也打開她下半生噩夢的深淵之門?
事情的后續發展,更是朝著不符合情理的方向發展,事發后劉鑫一直不回復江歌媽媽的信息,直到網上鋪天蓋地的新聞影響到了她,她才覺得事情不妙,反而去責問江歌媽媽,說她散布不實消息。甚至威脅她如果再有新聞出現她就停止協助警察。劉鑫及其父母后來的言行,讓人覺得心寒。
自私,膽小,這都是人性,這無可厚非,人都會犯錯,但如何去面對錯誤,勇敢承擔錯誤帶來的責任,決定一個人的品質。缺少擔當,逃避責任,甚至用一個又一個的謊言來掩蓋自己,就是卑鄙者,沒有同情心,虛偽的卑鄙者,不值得原諒。
在這個事件里,可以說江歌和劉鑫都是受害者,江歌是見義勇為,為幫助好朋友而死。劉鑫,也是夠倒霉的,甚至是不幸的,遇到了渣男,一門之隔,前渣男友殘忍殺掉自己的閨蜜,這痛苦的記憶是永遠的。但劉鑫及其家人,如此低的情商,如此不合情理、不近人情的情商,令人發指的恩將仇報,由此帶來的嘲諷、鄙視與信用喪失,他們以后的人生將遇到怎樣的境遇,可想而知。(守望軒)想獲取更多財經資訊,請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