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節能LED燈并沒有減輕光污染率
光污染:無形中威脅人類健康
反彈效應:怎么樣的光太過于亮?
財經365訊(編輯 孟祥祺)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夜間人造光源的光污染正在數量和亮度上呈現驚人增加,在全球各地造成影響。
一些地區的光污染表現出與經濟發展相對應的穩定增長,但更多發達國家轉用節能型LED,但光污染率并沒有明顯的下降。
節能LED燈并沒有減輕光污染率
研究人員認為,從全球范圍來看,LED已經成為更具能效和成本效益的光源,但是它更直接導致了光污染的驚人增長。
科學家們使用第一個標準化的衛星輻射計探測夜間照明燈的輻射效果,發現2012年到2016年間,全球室外人造照明每年增加2.2%。
據《CNN》報導,該研究主要作者GFZ德國地球科學研究中心的Kyba說:“我對這項研究的結果感到非常驚訝,特別是在像美國這樣富裕的光照充足的國家。”
“當我們從鈉燈轉換到白光LED時,我們觀察到的是衛星可見光數量呈現減少,但是我們在美國看到的基本上恒定的光量,新的光源來自其他地方。”他說,在很多已經非常光亮的發達國家,盡管事實上很多城市似乎正在通過轉用LED而變得“黑暗”,但是光線總量卻在增加。
與美國一樣,西班牙、意大利和荷蘭等世界上最耀眼的國家在這段時間內的戶外照明水平保持穩定。
該研究還指出,南美、非洲和亞洲的照明持續增長,在也門和敘利亞等地區則是少數例外,由于沖突和戰爭升級,該地區照明出現下滑。
光污染:無形中威脅人類健康
研究得出的結論是,使用節能光源的成本低廉而且容易獲得,它的穩定增長將導致更多的光污染,以及自然日夜照明的減少。光污染對30%的脊椎動物和60%以上的夜間無脊椎動物、微生物以及人類健康構成威脅。白光LED燈已經與睡眠模式中斷建立關聯性,并且發現其眩光會影響視力。
去年,美國醫學協會發布了關于LED路燈照明的正式政策聲明,提出對健康危害較小的輻射和色溫級別的建議。哈佛大學8月的一項研究發現,居住在戶外照明較高的社區的婦女患乳腺癌風險增加。這與夜間亮度增加有關,因為人體在白天需要光亮,在夜間需要黑暗。
去年發表的另一項具里程碑意義的研究發現,全球83%的人口和超過99%的美國和歐洲人口受到光污染的影響,看不到夜晚的星星。
反彈效應:怎么樣的光太過于亮?
過渡到LED的理由包括節省成本和減少能源消耗,但這導致需求增加和更多地使用戶外照明。像米蘭這樣的大城市似乎在城市中心的輻射度有所下降,但是農村地區卻在增加。
米蘭的夜晚衛星圖
Kyba說:“從能源經濟學來說,有一種叫做‘反彈效應’的現象。”舉例而言,如果我們有節能的汽車,我們會允許住在遠離工作地點的地方,從而產生更多的駕駛行為
他說:“現在正在發生的事情是,我們把舊的燈泡拿走,保留燈柱,換上新的燈泡。”“所以我們并未正確地使用LED。”
他還提出了一個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來減少城市的光線。
Kyba說:“在城市中心,我們需要徹底重新思考以人為中心,而不是擁有車燈的汽車。”“我們不應該再有路燈了,而是應該為行人和自行車照明。”
關注財經365(www.hand93.com),了解更多最新精選財經新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