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將隱退的消息,成功地搶走了隔壁的頭條,也讓隔壁的公關大大地松了一口氣。選擇淡出公司的事務,不僅是馬云自己的選擇,可能也是董事會的集體決定。最近的事情證明阿里此舉頗有先見之明,如果一個公司的個人色彩太重,一旦有證實或莫須有的負面出現,會引發公司和股票層面大規模的動蕩,在某些個案上面,可能還會是滅頂之災。用阿里自己的話說,在制度層面削弱馬云個人的控制權,是規避“關鍵人風險”。
毫無疑問,馬云這19年的功績是輝煌的。尤記得我剛上大學時,當時中國還是以新聞門戶為互聯網代表的時代,新浪、網易、搜狐等剛剛從世紀末的全球互聯網泡沫中緩過勁來。阿里還僅僅是個做B2B生意的阿里巴巴,正向社會征集它的一個新2C電商網站的名字,被選中的有大獎。我絞盡腦汁地為它貢獻了一個我心儀的名字,后來我才發現這只是一個“有預謀”的市場營銷活動,這個網站的名字早就定下了,叫淘寶。
之后阿里便一騎絕塵,產品業務一步一步地進入到中國人的生活當中。從買東西要通過銀行或郵局匯款,到開發第三方信用擔保平臺支付寶,新模式徹底打消了阻礙中國人網購的最后一道屏障,開啟了中國互聯網的電商時代;2013年余額寶推出并迅速風靡,第一個在中國人中普及了互聯網理財;之后圍繞電商生態建立菜鳥物流網絡、收購或自建文娛版塊、創立阿里云重新回歸2B業務,阿里打造了一個市場驅動的封閉商業場景和商業帝國。
如今,阿里已經成為全球市值第四的互聯網公司,并高居中國互聯網公司第一,馬云作為阿里的創始人和精神領袖居功至偉。馬云于阿里,如同喬布斯于蘋果,可以說無馬云、非阿里。也可以想見,即使馬云身退,他對阿里的影響還是將無處不在,接任董事長的張勇(逍遙子)也將背負更大的壓力,無時無刻接受公眾將他與馬云放在一起比較和苛責。而且,馬云留下的這個商業帝國也并非前途坦蕩,一片光明。
國內業務后有追兵,攻上乏力
根據最新一期財報,阿里的核心電商業務創造的營收占到了阿里的86%,“而其他天天上熱搜的大文娛、云計算等創新業務、線下實體+零售業務等只占到了阿里營收個位數的比重,這些個新業務雖然個個想象空間巨大,但沒有一個不是“賠錢貨”(沒有養大,暫時在投入期燒錢中),這些個子子孫孫都眼巴巴地靠電商業務輸血,所以電商還真的是阿里的基本盤。”(港股那些事)
但這個基本盤,也并不是穩坐泰山之顛,萬無一失。
1. 電商基本盤受威脅
兩年前我們曾寫了一篇文章說,從活躍用戶來看,淘寶是京東的7倍。當時我們天真地以為,這已經是中國電商的終極格局了:淘寶、京東雄踞高位,淘寶霸主地位不可動搖,京東頂多能稍稍拉近一點距離,至于唯品會、小紅書這些細分領域的玩家,只能從大餅邊緣分一杯羹,做第一也并不是他們的志向所在。
但自從拼多多開始致力于服務北京五環外的那群人,仰仗著騰訊爸爸的流量和地盤,從此走上了開掛模式,承平已久的電商版圖終于裂了一個縫。從周活躍用戶看,2017年中即一舉超越了京東,就在人們以為它已經走到頭的時候,它又一路向上,逼近淘寶,如今在周活躍滲透率這一指標上,與淘寶已經不到2個百分點。
不要小看了拼多多,雖然世人現在經常以拼夕夕調侃之,想當年淘寶也是頂著賣假貨的帽子,在當當、易趣的重圍中突破出來的。阿里也感受到了拼多多步步緊逼帶來的威脅,成立“打多辦”,火速上線了“淘寶特價”,但效果并不盡如人意。
2. 水土不服大文娛
如果要說中國互聯網最為可惜的一個公司或產品,優酷絕對算得上一個。這個曾經的在線視頻行業老大,由于定位、戰略的不清晰,一步步地被愛奇藝和騰訊視頻趕超。在2016年被阿里收購之后,阿里原以為可以憑借自己的財大氣粗讓優酷重新崛起,但或許阿里過于糾結于要讓優酷融入到它的電商生態當中去,開發了一系列與購買行為相關的工具和綜藝節目,沒想到在長視頻領域中,看視頻并不與購買商品強關聯,有時甚至可能起到反作用,導致這些改良既不叫好也不叫座。優酷要想重新挑戰第一的坐席,必定需要重整旗鼓。
在阿里的大文娛版塊中,音樂類產品更為坎坷。在PC時代有著良好口碑的音樂軟件天天動聽2013 年底被賣給阿里,2015 年整合進阿里音樂集團,2016 年4 月更名阿里星球,2016 年 12 月 12 日阿里星球正式宣布由于更新版本需要,將停止音樂服務。
與優酷的癥結一樣,從更名為阿里星球開始,阿里就已經把其定位為“可交易的粉絲娛樂交互平臺”,嘗試“粉絲+電商”的直接對接。可音樂與電商生態終究有些水土不服,如今阿里星球已經徹底消失不見,旗下的蝦米音樂也難與騰訊系和網易云音樂相匹敵。
國際化:卓越與偉大
去年,在阿里股票節節上升的時候,曾有人預測,從增速來看,阿里市值超越亞馬遜只是時間的問題,現在看來,這種看法可能過于樂觀。如果將視野拉大到世界范圍來看,不論是在2C還是2B領域,阿里與亞馬遜的差距,是卓越與偉大的差距。
亞馬遜作為電商鼻祖,它在電商之外的努力更多是開拓性的,讓人看到它更多的可能性。2014年11月,亞馬遜推出了一款全新概念的智能音箱Echo,開啟了美國家庭的智能音箱時代,直接影響到了美國的消費趨勢。根據市場調研機構CIRP的最新數據,截至2018年6月30日,美國家庭的智能音箱安裝量已經達到了 5000 萬臺,亞馬遜市場占有率達到70%,其在美銷量約為3500萬臺,位居第一。而在中國,阿里直到2017年才全面進入智能音箱領域,更大意義上是跟風之舉。
在2B領域,阿里津津樂道的云計算業務,雖然在國內無人匹敵,世界范圍內卻是對手如云。近日,美國市場研究機構Synergy Research Group發布了2018年一季度全球公有云廠商排名。亞馬遜AWS的排名高居世界及各地區第一,阿里云在世界范圍內排名第四,而這更得益于中國國內業務的貢獻,在北美、歐洲、中東、非洲及拉丁美洲,甚至進入不了前五。
而根據高盛的分析報告測算,亞馬遜AWS2017年營收約為159億美元,其次是微軟云、谷歌云和阿里云分別為50億美元、19億美元和14億美元。亞馬遜AWS一家的營收額相當于第2名到第15名的營收總和。如果從體量來看,阿里云想要撼動亞馬遜的地位,甚至趕上微軟,顯然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